急倾斜薄矿脉采空区稳定性评价及残留矿柱回采方案研究

来源 :江西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空场法开采的急倾斜薄矿脉,矿房回采结束后会留下大量空区,给深部开采及残矿回收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对采空区的赋存状况及稳定性需要有一个准确的判断,保证经济、可靠、安全的前提下,对残留矿柱进行回采,是新老矿山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以漂塘钨矿为工程实例,运用现场调查、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矿区主要采空区整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对空区内顶柱与夹墙岩体的稳定性进行判别,提出切实可行、安全合理的残矿回采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包括:(1)在现场调查取样的基础上,通过岩石室内试验,得到研究区域内主要三种岩性的岩石力学参数。采用广义Hoek-Brown准则进行折减,得到了岩体力学参数。(2)在地压显现区域调查的基础上,对地压成因深入分析,导致采区中、东部地压活动明显的主要因素有:自重应力场、构造破碎带、特殊的地形地貌、不平衡开采、周边空区影响、塌陷区地表水渗透。(3)利用3D激光探测仪扫描并建立单个空区三维模型,大致了解空区的规模及矿柱的超爆和欠爆情况。根据采空区调查及各中段平面图,建立了全区采空区三维立体分布图。(4)针对影响因子权重确定过程中的存在的缺陷,引入极大熵理论,构建多目标规划模型,使得权重分配更为科学合理。借助未确知测度理论处理不确定性和隐蔽性这类信息的独特优势,构建单个采空区稳定性评价体系。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得到了漂塘钨矿Ⅲ号和Ⅰ号矿体共52个采空区的稳定性等级。(5)针对急倾斜薄脉状矿体顶柱与夹墙岩体,建立了简化的力学模型进行分析。将尖点突变理论,引入到空区内顶柱与夹墙系统稳定性分析中。从系统发生突变失稳的充要条件中能够得到,系统的控制变量a、b及刚度k是决定采空区是否发生突变失稳的充要条件。(6)根据残留矿柱回采过程中存在的损失贫化严重的问题,提出采用上向分层胶结充填法回采。利用FLAC3D对松散废石充填下的水平矿柱回收可采临界厚度进行了数值计算,最终确定31132采场至少保留7m高的隔离矿柱,才能对上部松散充填体起到支撑作用。通过对回采进路结构参数和回采顺序进行优化,最终确定采用尺寸为4.5m×5m(高×宽)的中间对称式开采方案最优。
其他文献
摘要:含砷金矿生物预氧化由于其金回收率高、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等优点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同时浸矿周期长、氧化速率慢等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为此进行了氧化剂和金属离子协同强化生物预氧化的研究。含砷金矿生物预氧化的技术研究表明:对含砷19.32%的含砷金矿在无添加剂时生物预氧化周期长、浸出率低,氧化22天后砷的浸出率仅为7.48%;氧化剂和金属离子添加剂单独可以强化砷的浸出率,但效果仍然不显著;采用氧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以煤矿坚硬难垮顶板水力压裂裂缝扩展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井下监测及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坚硬难垮顶板水力裂缝扩展的机理及其应用进行了深入
针对矿山深部开采中高地应力高温环境下的地压监测问题,论文以自然干燥处理、50℃水温浸泡和100℃水温浸泡处理的花岗岩试件为实验对象,进行单轴压缩下的红外监测实验,分别从
研究型大学R&D活动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研发经费是开展R&D活动的基本保障.以中美各3所知名研究型大学为案例,从R&D经费的规模、来源、增长率、支出结构等方
大型风力机塔筒作为风电机组的重要基础部件,其焊接部分的疲劳性能直接影响着风电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为此,以某2.0兆瓦级圆锥形风力机塔筒为研究对象,对塔筒结构的焊接部分
弧面分度凸轮机构作为自动机械中的一种核心装置,具有结构紧凑、性能可靠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轻工机械、纺织机械、数控机床等领域。但是,由于弧面分度凸轮的结构复杂,其设计和制造十分困难,因此目前国内对弧面分度凸轮机构的加工以及CAD/CAM集成系统的开发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弧面分度凸轮机构的设计以及制造理论的研究,应用Pro/Engineer工程软件的二次开发技术,建立了一个弧面分度凸轮的CAD/CAM系
本文研究的西部某煤矿主采煤层6#煤,该煤层的平均厚度为17m,埋深518m,煤层埋藏较深,顶板岩层强度低、成熟度低,加之顶板多为泥质、钙质胶结充填,受后期各种地质构造应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