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成人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优化院内血糖管理,预防低血糖发生。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全部成人2型糖尿病(T2DM)患者957例,其中男性476例,女性481例,年龄在28-84岁。其中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共152例;同期未发生过低血糖的患者为对照组,共805例。入组患者均规律监测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及睡前末梢血糖,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体重指数(BM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Cr)、血尿酸(UA)、糖尿病治疗方案及合并症等指标。所有数据分析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成人住院T2DM患者低血糖的危险因素采用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957例成人住院T2DM患者中发生低血糖者152例,低血糖发生比例为15.88%。其中午餐前低血糖发生比例最高,其次为睡前、晚餐前。2两组间性别、年龄、糖尿病合并症经卡方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Hb A1c、BMI、糖尿病治疗方案经卡方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ALT、AST、TC、TG、HDL-C、Cr、UA经t检验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C经t检验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卡方检验及t检验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作为自变量,以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低血糖为因变量进行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病程、低BMI、低Hb A1c、使用胰岛素治疗是成人住院T2DM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结论1成人住院T2DM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比例为15.88%,午餐前、睡前、晚餐前为低血糖高发时段,应加强血糖监测及干预。2病程、低BMI、低Hb A1c、使用胰岛素治疗是成人住院T2DM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病程越长、BMI越低、Hb A1c越低及使用胰岛素治疗均增加低血糖的发生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