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评价尿毒症患者进入规律血液透析阶段的营养不良程度,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程度与中医证候关系,为临床透析阶段的中医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中山市中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并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169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综合性营养评估法(GNA),制定营养不良程度评分表,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轻度营养不良组、中度营养不良组、重度营养不良组。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的《慢性肾衰竭的诊断、分型及疗效评定》制定中医证候量化表。结合中医证型的辨证标准,通过问卷式调查收集临床资料,在透析过程中,对入选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填写中医证候量化表。按照数据资料、分组方法的不同,分别采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最后分析得出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程度(轻、中、重)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并探讨透析频率、透析龄、实验室指标、原发病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 成果: 1、按营养不良程度分组,各组中医证候类型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00)。轻度营养不良组以脾肾气虚为主,占36.6%,其次是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本组中未见阴阳两虚证患者;中度营养不良组以气阴两虚为主,占43.9%,开始出现小比例阴阳两虚证患者;重度营养不良组以阴阳两虚为主,占50%,本组中没有脾肾气虚证和肝肾阴虚证。 2、经卡方检验,各透析频率组的中医证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频率为每周透析3次者有54例,以气阴两虚证为主;每周透析2次者有107例,以气阴两虚、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证为主;每周透析1次者阴阳两虚证比例增加。 3、患者透析龄为2个月~197个月,平均(29.59±34.67)个月。经非参数检验,不同透析龄对各组中医证候有显著差异(P<0.05),透析龄小于2年的M H D患者以气阴两虚和脾肾气虚为主,透析龄大于2年以气阴两虚和脾肾阳虚为主。 4、血清白蛋白(Alb)在各组证型中基本正常,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在各组证候类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2);不同血红蛋白(Hb)水平中医证候分布无显著差异(P=0.065);转铁蛋白(T F)在中医证候分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31),均以气阴两虚、脾肾气虚、脾肾阳虚为主。 5、不同原发病的中医证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5)。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以气阴两虚为主,高血压性肾损害以脾肾气虚和脾肾阳虚为主,糖尿病肾病以气阴两虚为主。 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的中医证候以脾肾阳虚、气阴两虚为主,轻度营养不良组患者以脾肾气虚为主,中度营养不良组以气阴两虚为主,重度营养不良组以阴阳两虚为主,随着营养不良程度的逐渐加重,透析龄的延长,加之透析尚不充分,阴阳两虚型更加明显。为临床透析阶段的中医治疗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