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山文化是我国辽西地区非常重要的一支考古学文化,筒形器是红山文化具有标志性的特殊陶器器类之一。本文通过对红山文化筒形器研究,对其进行分类、分期。并根据各期筒形器的变化规律、筒形器的用途两方面与半坡文化、西阴文化、半坡四期文化器座进行对比,发现红山文化筒形器源于器座,并伴随器座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本文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绪论,对本文研究对象红山文化筒形器进行清晰地界定,梳理以往对红山文化筒形器相关问题的研究简史,说明本文所采用的研究理论与方法、研究目的与思路以及创新点和不足。第二部分对红山文化筒形器发现,分类、分期进行系统的论述。本部分着重对红山文化出有筒形器的典型遗址进行介绍。并根据类型学将红山文化筒形器分为四类,根据地层学将其分为四期。四期筒形器的时间分别对应红山文化中期中段、中期晚段、晚期早段、晚期晚段。第三部分对红山文化器座进行介绍、对半坡文化、西阴文化、半坡四期文化器座进行描述、分类。通过研究发现在红山文化中期中段,筒形器一经发现就是比较成熟的器形,在这之前并没有出现过,只是在中期早段的红山文化中出现的器座与之有时间和类型上演变的可能性。而黄河流域仰韶系统文化,不仅在时间上与红山文化相对应,而且器座数量较多,种类较全,因此对仰韶系统延续发展的半坡文化、西阴文化、半坡四期文化器座进行研究。第四部分探寻红山文化筒形器与半坡文化、西阴文化、半坡四期文化器座的关系。研究发现红山文化筒形器在形制变化上、新器形出现的时间上、筒形器的用途上都与半坡文化、西阴文化、半坡四期文化器座十分相似,因此认为红山文化筒形器源于器座。第五部分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