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1368—1840)医学道德发展史研究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zhsotan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考察明清(1368—1840)医学道德发展情况,对政府医学道德观、医家医学道德进行系统整理与研究。论文研究目标有三:第一,通过整理、发掘明清政府医学道德观和医家对医学道德的意识、实践资料来丰富我们对传统医德资料的占有;第二,揭示明清医学道德主要规范和发展情况,发现其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第三,总结明清医学道德发展一般规律和对当今医学道德发展意义。在如上研究目标下,我们采用了合适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史学研究一般有两种模式,一是通史研究模式,二是断代史研究模式。本论文属于后者。首先就明代以前中国医学道德的发展进行简要概述,然后对明清(1368—1840)医学道德发展进行研究。论文写作过程中,所用研究方法有二:其一,文献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用电子计算机和手工查阅明清皇帝实录;明清医家著作;后人关于明清政府、医家的研究资料。通过比较、分类,得出两代分属于政府、医家的医德资料;其二,文献综合方法。该方法首先归纳,分析这些资料,然后汇总、抽象得出政府、医家不同阶段的具体医德规范和特点,并进一步归纳出明清医德特征和发展规律。 本论文内容有四部分构成。第一,简要介绍明代以前的医德发展情况;第二,探讨明代医德发展情况;第三,研究清初到鸦片战争医德发展状况;最后,结论。 第一部分主要观点:殷周到春秋是中华传统医学道德孕育期。殷商设置了官方的与巫术神学密切相关的巫医职位,巫医的医德思考被神学所模糊。周朝出现医、巫分家,加上周朝统治者尊重人的价值,医学及其道德取得进步。战国到秦汉是医学道德的形成期。前期诸子争论,战事不断,疾疫横行,促使医学理论进化;后期,国家统一,儒学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得到确立,经济稳定,秦汉王朝对医学道德较为关注,有了政府医药卫生建制,拉开了政府医德建设序幕,中医药理论继续完善,出现《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中医药理论形成。中医道德在这三部中医药经典著作中得到系统化,传统中华医学道德理论产生。魏晋到唐宋是传统医学道德发展、成熟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尽管国家战多和少,社会混乱,佛、道揉入儒学,形成玄学,统治阶级骄横淫恣,但医学及医学道德还是呈上升趋势。唐宋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国家政权体制和社会意识通过秦汉以来的不断选择和调整,实现稳定,儒学经过诸多儒学大家的发挥,成为国家主导社会意识形式。从政府医德看:政府医疗建制多样化,体系化;发展医学,提高医学水平,立法保护民众医药、卫生利益成为朝廷共识;朝廷重视整编医书,建立名目繁多的社会抚恤机构。从医家医德看:生命神圣、救死扶伤成为医家自愿遵循的医德原则;儒医成为医家主体,他们以儒学著述医德,规范医德:对医德关系有了深刻认识,诸多医著在首卷,或序言,后跋中,有医德关系专论;医德教育、医德评价的基本思想已经形成,出现诸多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医德形象。
其他文献
作为中国经济一个新的战略命题——“走出去”战略,近年来成为学术界和决策层的重要议题。国内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有三种倾向:一是将“走出去”与对外直接投资等同;二是“走
审美力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建筑离不开审美基础,如何探索建筑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使枯燥的专业富有趣味,是本文尝试的宗旨.
合成孔径雷达是主动式微波成像雷达,能全天候、全天时、实时获取大地域的地面图像,具有良好的植被和地面穿透能力,对资源探测和军事侦察等有重大意义,已广泛应用于民用和军事
在互联网+行动下传统的高职篮球教学课程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高职人才发展的要求,需要高职院校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慕课篮球教学课程改革体系。本文以传统篮
如今的资本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企业要想扎根生长屹立不倒,就必须想方设法不断发展壮大提高竞争力。发展需要充裕的资金,而上市则是一种相对便捷的融资方式。但凡事都有两面
对于农村初中生而言,英语听力能力的提升是十分必要的。英语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通过精心选择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拓展听力练习方式、明确教学主要目标等教学策
<正>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内容包括教材第七章"信息资源管理"的第三节"利用数据库管理大量信息"的第一小节"体验数据库管理
网络技术的变革,对高校体育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改变了高校体育老师教学模式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产生的深刻的影响。新课程改革要求高校体育教学要向更深的层次发展,在
目的:探讨肺段和亚肺段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在横断面上的配布特点。方法:在44例成人胸部连续横断层标本和10例多层螺旋CT图像上,追踪观察了第一、二、三肺门处支气管、肺
新的课程标准,对化学计算的要求虽降低了,但对学生的综合计算能力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相适应的是在近几年来的全国各地中考中,频频出现了一类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新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