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蚀剂等有机分子在铁表面吸附行为的分子动力学和量子化学研究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ia1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弄清有机分子在铁表面的吸附行为,对于揭示有机胶粘剂的粘接机理、研究有机缓蚀剂的缓蚀机理至关重要,但由于吸附行为发生在界面且为一动态演变过程,很难通过试验方法来表征。本文借助分子动力学、量子化学等方法,利用计算机模拟硅醇、苯并咪唑在铁表面的吸附,并利用粘接强度、缓蚀效率等试验结果验证模拟的准确性。   本文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分别研究了硅醇溶液在铁和氧化亚铁表面的吸附,通过对比吸附构型、吸附能,揭示铁表面氧化处理提高胶粘剂粘接强度的微观机理。二是利用量子化学计算,预测五种苯并咪唑缓蚀剂缓蚀效率的排序;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上述缓蚀剂的吸附构型、吸附能和与铁表面可能的键合状况,综合两种方法得出的信息,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缓蚀效率。   本文利用三层结构模型,即Fe或FeO层/硅醇和甲醇溶液可移动层/甲醇溶液限制层,研究了γ-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醇在由可移动层底部与 Fe或FeO层的顶部构成的液/固界面的吸附行为。选择NVT正则系综、Andersen恒温器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γ-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醇与氧化亚铁的相互作用强于与铁表面的相互作用,γ-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醇倾向垂直吸附于氧化亚铁表面而平行吸附于铁表面。说明铁表面经过发蓝(氧化膜)/硅烷组合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环氧树脂/钢界面的粘接强度,这与实验结果一致。   本文利用量子化学(QM)中的密度泛函理论(DFT)的 B3LYP方法,选用6-31G*基组对五种苯并咪唑类缓蚀剂(苯并咪唑(BIM),2-丙基苯并咪唑(2-PBIM),2-戊基苯并咪唑(2-ABIM),2-己基苯并咪唑(2-HBIM)以及2-对氯苄基苯并咪唑(2-C1-BBIM))的重原子的电荷分布、对前线轨道的贡献以及Fukui指数进行了计算,指出了在中性条件以及酸性条件下缓蚀剂的反应活性位点,并得到了前线轨道能量(EHOMO、ELUM0)、化学硬度η等量子化学参数,分析了量子化学参数与缓蚀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经几何全优化后,苯环和咪唑环均共面,形成了大共轭π键,咪唑环上的两个N原子是最主要的亲核反应活性点。最高占据轨道能量EHOMO与缓蚀效率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EHOMO是表征苯并类杂环化合物缓蚀剂缓蚀性能的最佳量子化学参数。   利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选择NVT正则系综、Berendesen恒温器对五种苯并咪唑类缓蚀剂在铁表面的吸附构型、吸附能以及径向分布函数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无论初始构型如何,统计得出的五种缓蚀剂稳态吸附构型均是平行吸附,五种缓蚀剂分子的吸附能均明显高于H2O在铁表面的吸附能,表明五种缓蚀剂可以有效地驱逐铁表面水分子,从而形成连续覆盖,起到有效隔离腐蚀介质的作用,吸附能越大,对应的缓蚀剂实测缓蚀效率越高,说明吸附能也是表征缓蚀剂缓蚀效率的有效参数。分析体系的径向分布函数,认为五种缓蚀剂分子均与铁表面形成了化学吸附,结合量子化学计算结果,推断五种缓蚀剂中的N原子均与铁表面形成了配位键。
其他文献
许多电子设备要求在高温等复杂条件下正常运行,其稳定的工作温度均在高温状态(100℃~120℃),同时提高磁心饱和磁感应强度,保持磁心的工作磁感应强度处于线性工作区,可以避免因绕组阻抗降低、损耗增大带来的磁心温度升高甚至是烧毁。本文采用氧化物陶瓷工艺研究制备高温高Bs MnZn功率铁氧体材料,主要研究了Fe-Mn-Zn三元系主配方中Fe_2O_3比例,Fe-Mn-Zn-Li四元系和Fe-Mn-Zn-
作为橡胶骨架材料,钢帘线因具有强度高、变形小、耐疲劳性能好等优点而被大量应用于子午线轮胎。国内外钢帘线企业竞相研制性能质量更好的钢帘线,以适应未来钢帘线市场的需求。
本研究根据《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初步探讨了高速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分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结合检测评定某桥预制箱梁实例,对高速公路桥梁技术
随着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提高,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是越来越严重,如何实现人和自然之间和谐相处已经是一个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研究方向.面对海绵城市理论对于整体市政道路给
Linux集群和自动化运维的课程规划与设计,首先通过教学分析对岗位需求和学情进行分析,明确教学目标.其次教学内容围绕Linux集群和自动化运维的知识教学展开,通过理论与实践相
锰锌铁氧体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软磁材料,具有较高的起始磁导率和电阻率,主要应用在电子信息技术、远程通讯以及办公自动化的电感元件中。以自蔓延高温合成(Self-propagating High
本研究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表面金属化的金刚石/铝、铜复合材料。研究了烧结工艺、混粉工艺、金刚石表面金属化成分等对制备金刚石/金属基(铝、铜)复合材料的热物理
以Fe、Cr、Ni、W、Ti纯金属元素粉末和纳米Y2O3为原料(按成分配比为Fe-18Cr-8Ni-2W-1Ti-0.35Y2O3进行混合),通过高能球磨的方式实现混合粉末的机械合金化。在真空环境下,系统研
开展Zr基块体非晶合金用于核电站燃料包壳材料的研究,对突破我国目前在此领域受制于西方专利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在前期Zr基块体非晶合金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提高锆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