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深度真实”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i1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拾遗》是一部人物纪录片,以山西省黎城县的红色文化作为背景,讲述了村民郭海波历时6年,背21具烈士遗骸回家的故事。人物纪录片的核心在人,本质在真实。如何展现真实、讲述真实、抵达真实,是人物纪录片创作过程中要着重处理和思考的核心问题。主人公郭海波一腔孤勇的真实信念深深震撼创作者,作为普通农民身上的强大精神力量激发创作者展开创作行动。《拾遗》以郭海波捡拾骸骨的真实事件作为主体展开讲述,将父辈与八路军的真实历史故事作为背景,最终以人物对于红色文化的血脉传承、传播发扬作为情感升华和精神余韵,传达出真实人物的精神价值和当下力量。本文从导演创作角度出发,以抵达纪录片的“深度真实”所做出的创作实践为核心内容,结合相关理论和创作思考展开阐述。第一章,从题材的选择和初识拾骨人的震撼两方面阐述了创作者敲定选题的原因与对选题价值的思考;第二章,从人物呈现着手,结合人物形象的乡土味道,对纪录片中主人公郭海波的人物塑造方式加以详述;第三章以“虚构”真实的创作观念作为出发点,结合相关理论和创作实例,深入阐述创作者为抵达纪录片的“深度真实”而作出的诸多尝试,如对真实事件进行创造性重构,情景再现和搬演等创作方式;第四章,从创作之初即追寻朴素的影像美角度出发,阐述纪录片《拾遗》质朴美的镜语特色。创作者将所处的乡村环境特点与创作初期影像追求相结合,从本片的镜头呈现和声音特色两个方面展开阐述;最后一章,反思创作实践,对创作过程中所经历的喜悦与困顿失败与探索进行复盘,并对于存在的遗憾与不足进行总结。真实纪录影像的创作总是伴随着真人真事的感动、强烈的创作冲动、饱满的创作努力和些许的创作遗憾。但真实影像的纪录创作,将始终以它自身真善美的力量驱使创作者去寻找、去发现、去分享与传播更多的感动与震撼。
其他文献
最近,编辑部收到了一封来自赣州市寻乌县岑峰乡的群众来信,对省政府作出“撤销岑峰乡并入丹溪乡”的决定不理解而不愿接受。这事关农村社会是否稳定,人群关系是否融洽的大局,我们
电动自行车故障一般分为柔性故障和刚性故障,维修时应采用最小化原则,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分析了电动自行车主要零部件及四大件电机、电池、充电器、控制器的故障原因,给出了检修
自由心证是法官依据良心和理性对证据的取舍和证明力进行自由评价,以达到内心确信从而对案件事实做出认定的一项原则,也是现代民事诉讼中评判证据与认定事实的基本原则。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与实践,本着促进司法公平正义的要求,自由心证原则的良性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现代自由心证源于欧洲,是欧洲诉讼证明方式发展的必要产物,在经历了神明裁判、法定证据制度之后,贯彻自由判断与内心选择精神的自由心证成为大陆
近年来,随着上海政府对于保障类住房房源的供应量的增大,保障住房逐步在上海特定的区域形成了大型的居住社区。保障房居住社区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反映了城市内部中低收入贫困家庭的普遍性住房情况和现状。因此,大型保障房规划布局的完善与否也直接反映了一个城市住房发展方向的整体情况,这对于研究保障房的发展和改革方向,改进一个城市的整体居住隔离现象,打造合理、平衡、充分的住房发展环境有重要意义。上海由于特殊的发展背景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具备敏捷姿态机动能力的微小卫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快速的姿态机动以及伴随而来的大角度机动均对卫星的姿控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为了保证
语言可以体现人的言语逻辑思维,图像体现人的视觉形象思维,艺术家们利用二者相结合的创作方式探究了语言、形式与意蕴之间的联系,架构出了一座连接语言与图像的桥梁,使抽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