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隔代抚育家庭祖辈照顾压力舒缓的个案工作研究

来源 :井冈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e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家庭重视对后代的教养,日常琐事尽可能都亲力亲为。但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加剧,许多年轻父母不得不将更多时间、精力投入事业中,而将孩子交由老人照顾。并且由于人口寿命的提升、生育政策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有能力、被需要参与到家庭教育中,部分或者完全承担抚育责任。然而,祖辈在进行隔代抚育的过程中,由于能力不足无法达到期望的要求,因而产生了照顾压力和抚育困境,给抚育生活以及抚育质量造成了不良影响。笔者在N市R社工机构实习期间,接触到了部分城镇隔代抚育家庭。通过调查发现,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造成的隔代抚育现象,老年人在参与过程中都承担了不同程度的压力,有的甚至已经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为了探究祖辈在隔代抚育过程中照顾压力产生的来源,帮助老年人舒缓压力,提高隔代抚育质量,笔者以社会支持理论和增能理论为基础,运用专业的工作方法和技巧介入某一完全隔代抚育家庭祖辈生活,通过量表测量、访谈和定期走访,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针对其个性化问题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介入。第一阶段,从服务对象自身层面帮助其及时宣泄、建立理性认知、提升自身解决问题能力;第二阶段,从服务对象家庭层面帮助进行有效沟通,缓和家庭矛盾,促进良性互动;第三阶段,从服务对象社会环境层面,帮助服务对象建构来自同辈群体的非正式支持以及来自所在社区、社会组织等的正式支持,满足其情感以及社会支持的需要。通过个案服务,使得服务对象照顾压力得到舒缓的同时,也实现了个人增能,建立了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更有勇气面对今后的隔代抚育生活。在对本次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时,笔者发现充分发挥服务对象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构建社会支持系统以及融入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有利于服务目标的实现。但在本研究中依旧存在未能结合中国社会伦理、未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未能建立长效机制等不足,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为今后城镇隔代抚育家庭祖辈照顾压力舒缓的服务开展提供经验借鉴。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如何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其中,在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数量问题上国家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得未成年人犯罪率有所下降。但尽管如此,现实情况依然严峻,每年未成年人犯罪事件仍然频发。一方面他们需要接受法律的处罚,同时也要接受社会的帮助矫正教育。因此,怎样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帮助教育,是国家和社会各界聚焦的一大问题。目前,我国预防和解决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是多种的,不同的主
学位
国家经济的强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推动了大众对全人健康的追求。人们关注健康的过程中,开始注重躯体心理的动态发展以及社会关系环境因素的均衡健康,开始追求机械麻木的生活之上的充分和平衡。医务社会工作应运而生,它给予大众适时的帮助疏散压力,提升人们应对危机状态的纬度,从容选择充满爱的生活方式。本研究首先综述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研究的内容和数据,关注分析近期医务社会工作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使用文献研究的
学位
慢性病是长期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来,慢性病发病人群已经逐渐由高龄群体转移到更年轻的群体中。儿童也已经成为它所威胁的群体之一,一个家庭中若儿童患有慢性病,无疑将极大影响家庭生活的质量。目前已有的研究范围涉及到慢性病儿童家庭照顾者的非常少,而慢性病儿童家庭照顾者这一群体恰恰是更需要被关注的。长期承担照顾慢性病儿童的重任,使得慢性病儿童家庭照顾者承受着更多难以想象的压力和负担,加之长期将关注点都在慢
学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农村青壮年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从家乡搬迁到城市社区。老人跟随子女来到城市生活,农村随迁老人应运而生。随着迁徙人口的增多,农村随迁老人的数量也越发庞大,社区融入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农村随迁老人的生活发展状况。受传统观念影响,研究人员认为农村随迁老人是“弱者”,融入意愿偏消极。相较于传统观念,笔者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农村随迁老人,认为老人在社区融入时能发挥独特的作用,提升
学位
妇女问题一直是引发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一方面,政府鼓励女性参与社会劳动,强调关注女性群体利益。另一方面,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根深蒂固,认为女性最好的归宿还是家庭。如今,随着全职妈妈这一群体人数的增多,特别是对于青年女性,对于她们是否应该回归家庭的讨论,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有人认为成为全职妈妈的女性都是事业上的失败者,不过是在职场上的竞争失败而不得已选择回归家庭,对于全职妈妈这一角色抱有轻视
学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残疾人的生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残疾人的生活和福利保障也变得越来越健全,就业乃民生大计,在政府和各界的关心帮助之下他们的就业情况也取得了明显的改善。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强调要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的就业增收。智障人士是残疾人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到了青壮年时期,他们的就业方面有很大的需求。因此,以轻度智障人士的就业能力为研
学位
国内河长制实践从江苏无锡首创到全国全面推行,经历了从地方政府基层水治理模式创新到国家水环境战略决策的发展历程。靖江市从2017年开始推行河长制,实践表明河长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河道水质水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政府河道综合治理能力有所提升,公众满意度有所提高。但是在河长制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其实效性与长效性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本文进行的文献研究采用CiteSpace软件作为主要的工具,
学位
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正大力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然而我国还存在一部分汲取知识较为困难的特殊群体即视残儿童,学习动力不足是影响视残儿童汲取知识、发展自我的重要因素,受生理、心理、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影响,视残小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正面临巨大挑战,近年来,视残儿童的融合教育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视残儿童就学率虽得到很大提升,但学习质量仍有待提升。本研究以吉安市JZ区为例,通过问卷法、实地观察法、访谈法等调查
学位
我国对于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研究正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存在若干有待完善的地方,综合国内相关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研究来看,大多数学者集中于该群体的社会政策分析及物质关怀方面,对于此类群体的精神心理层面的介入较少。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周围环境存在不适应个人成长的各种因素,会导致其出现低自我效能感的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影响个人的发展方向。为了解城镇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成长困境以及社会支持现状,笔者在吉安市吉州区展开实
学位
我国目前针对残障人士的各类福利服务正在逐渐完善,然而残障人士背后的家庭照顾者往往容易被忽视。目前家庭照顾者是残障人士照顾的主要力量,在长期的照顾过程中,照顾者通常面临多种压力和困难,如果得不到相应的支持,很容易导致身体、心理、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对其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影响残障人士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以城市贫困残障人士家庭照顾者为研究对象,以社会支持为理论基础,通过量表调查,结合半结构式访谈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