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实地调查和3S技术相结合,建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湿地分类系统,探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主要湿地类型及其分布特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湿地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在维系东北地区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随着长白山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有日益恶化的趋势。目前长白山地区湿地调查主要限于局部地区,对长白山地区湿地的分布情况,开发与利用的现状没有足够的了解,也缺乏相关的调查与统计资料。有鉴于此,全面调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对制定科学的湿地利用和保护策略,实现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将野外调查与3S技术结合起来,按照湿地所处的立地共把研究区湿地系统分为2个系统: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进一步按照湿地的水文特征把天然湿地分成五个子系统。最终把湿地共划分为17个类型。研究所使用的遥感影像为2008年10月长白山地区ALOS影像,在一系列野外考察的基础上,解译ALOS影像获得研究区土地覆被数据。河流湿地、湖泊湿地、高山湿地、人工湿地等可以通过卫星影像和地形图等提取。森林湿地无法用传统的方法获取,主要通过野外实地调查获取信息。根据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卫星影像图、地形图、林相图、自然环境状况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管委会专家的经验,设计考察路线、选取森林湿地调查区域,然后利用GPS仪对各区域进行定位考察,记录湿地的立地,进而确定湿地类型。结合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湿地分类体系,使用ArcGIS软件进行多源数据叠加,绘制出研究区的湿地分类图,在此基础上分析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湿地分布特征。根据研究结果,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湿地空间分布具有总体上分散、各类型又相对集中的特点,湿地的分布受地貌的影响较大,湿地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广大低地、河流、沟谷地区,森林沼泽湿地分布较广,常出现在山地低洼处和经常潜水的地方,以及湖泊附近和河流的两岸。最后分析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湿地水平分布和垂直地带分布特点以及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以森林沼泽湿地分布最为广泛。从水平分布上看:湿地受地貌和水文影响较为明显。北坡坡度较小,较易积水,沼泽湿地分布较多;西坡坡度总体在7°以下,也有较多的宽广河流分布,如锦江、松江河等,沼泽湿地分布较少;南坡地势起伏较大,河网稀疏且多季节性河流,局部平缓地带高山湿地较多。从垂直分布上看:沼泽湿地在山体上垂直分布特点较为明显,山地植被受地形影响强烈,沼泽类型在山地上分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带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沼泽类型多,面积大。以各种森林沼泽为主;山地针叶林带,为火山锥,在坡度5°以下低缓地带分布大量的藓类植被。岳桦林和高山苔原带。火山锥体陡坡,风大、无沼泽分布,土壤有泥炭化现象。河流湿地以长白山火山锥体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随海拔降低坡度变缓而加宽。高山湿地是本区特有的湿地,仅分布在1500-1800m范围内的山间盆地或缓坡山地之中。从景观破碎度上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湿地总体景观破碎度较小,森林沼泽景观破碎度最大,受人为干扰明显,高山苔原湿地景观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景观破碎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