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农村流动青少年的情感社会化状况研究——基于对武汉市294名流动初中生的调查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ba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农村流动儿童状况是一个受到人们热切关注的问题。本文以与情感社会化相关的互动仪式链论、符号互动论及社会结构论为指导,采用问卷调查和观察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武汉市一所公办中学、两所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中的294名初中生的抽样调查,比较系统地描述和分析了农村流动青少年情感社会化的基本状况,并分别从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即流动青少年个体特征、家庭情况、学校教育、社区环境及大众传媒接触五个方面探讨了它们对农村流动青少年情感社会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环境下农村流动青少年的情感社会化状况在总体上呈现良好状态,农村流动青少年的情感价值观与一般青少年不存在差别,消极情感表现与积极情感情况及处理应激情感的方式处在中等水平,且在对自我认识的相关评价上也处于中等水平。进一步分析得出,农村流动青少年个体的人口学特征对此现状未产生任何显著性的影响,而且社会化理论中相当重要的家庭因素对流动青少年情感社会化状况的影响也表现不显著,同时,大众传媒接触的影响极其微弱。相比之下,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这两方面对流动儿童的情感社会化状况具有显著性的影响。这表明,农村流动青少年对其在城市中所接触到的周围环境的感知与认同程度影响整体情感社会化状况,其中农村流动青少年在学校环境中的同伴关系和其对流入城市的感觉态度以及对重要他人眼中“镜中我”形象的感知是流动青少年情感社会化状况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基于统计分析的结果,论文对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并依据所得出的主要结论针对流动青少年的情感发展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最后,笔者结合此次研究的实际操作情况指出了本研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随着西方由工业社会步入消费社会,消费在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由原来的边缘角色逐渐上升为时代的主角,消费主义在中国逐渐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社会价值观。本文的研
本刊讯 7月8日~9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管局召开会议,部署贯彻落实《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和《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布置今年下半年
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土地征用越来越普遍,也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土地征用带来区域性利益的同时,直接影响到农村家庭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家庭功能和结构。而征地对农村
中国是一个村落的大国,广大农村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视,因此,学界一直围绕着中国村落社会的基本性质这一重心开展研究,并将“村落共同体”作为农村研究的重要领域
近些年,经济发展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伴随着数字媒体技术以及艺术的发展,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日渐表现出其的独特性和地域性。本文依据河北省的特殊情况,
期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前进,越来越多的青年农民工远离农村来到城市寻找生存与发展。2010年2月1日,我国政府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了“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中央文件第一次明
农民参与是农村社会治理的本质要求,是构建多元农村社会治理模式的题中之义,为此,农民的社会治理参与一直是政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随着现代化、市场化、城镇化和全
拍摄地点:甘肃,永泰古城拍摄时间:2014年8月24日城门上,故人已去,唯留孤影独望。如今的永泰古城已是残垣断壁,于是便想起了电影《大话西游》里孙悟空在城门下仰望紫霞仙子与
以社会学的学科视角,基于一个村庄的质性调研资料,本研究详细论述了农村老年贫困发生的环境背景、类型、形成以及成因。作为家庭中的老人和村庄中的老人,其贫困的发生有着特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