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不只说出了已经言说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它同时向对象默许无限多言说的东西”,语言使用的“前概念”意义远比概念要丰富。无论从意义的丰富性上,还是从逻辑发展顺序上来讲,语言的“前概念”意义才是语言使用的根本。语文教育就是要让学生能够直接的直观地意识到各种语言现象所指代的丰富意蕴,即语言的“前概念”意蕴,让学生觉察体会到语言符号所寄予的全部意义。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满堂充斥着归纳主题、找修辞、分析人物形象等概念化的分析和介绍。不错,这些概念都是语言研究的成果,都是学生应该理解的。而现在所流行的“对话教学”“问题教学”“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都仅仅流于形式,若不改“以概念教概念”的实质让学生对语言使用的丰富意义有所觉察,那么这些形式都不过是空洞无效的。学生对各种语言现象的敏感即是语文素养的体现。语文教师在一次次地引导和传染中使学生反复经历和体验,形成对语言现象的敏感,让语言符号的“前概念”意义在学生面前全面绽放。沿着这条线索推进的语文教育是“前概念”的语文教育。以“前概念”的方式进行语文教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育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真正实现语文教育。因此,我们强调语言使用的“前概念”意义,希望以此改变“以概念教概念”的语文教育,从根本上形成学生的语文素养。本研究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设计行动,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以形成对本研究的行动案例支持。研究中教学实例的设计和实施都是行动研究的具体体现,旨在在行动中不断调整行动方式,提高行动质量,改进语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