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干光通信中光纤非线性效应的理论模型及补偿算法的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w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纤非线性效应是制约光纤通信系统容量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全球通信业务的海量增长,现有光纤通信系统的容量已经接近非线性香农极限,研究如何克服光纤通信系统中非线性效应的影响,突破非线性香农极限具有重要意义。光纤非线性效应理论模型和补偿方法的研究也一直是光纤通信系统中的研究热点和难点,而现有的非线性效应理论模型还存在不够全面的问题,现有的非线性效应补偿方法则需要进一步提高性能、降低复杂度。基于以上背景,本论文研究了两种重要的相干光纤通信系统—双向拉曼超长跨距系统和波分复用(WDM,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系统中非线性效应的理论模型及补偿算法,提出了两种非线性效应理论模型,并基于理论模型的分析结果提出了三种补偿算法,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
  (1)建立了双向拉曼超长跨距系统中光纤非线性效应的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除了考虑信号自身的非线性效应以外,还考虑了信号与噪声在非线性效应的作用下产生的非线性信号-噪声相互作用(NSNI, nonlinear signal-noise interaction)。该模型可以较为快速、精确地计算双向拉曼超长跨距系统中非线性干扰的功率,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的模型不太适用于双向拉曼超长跨距系统的缺陷。
  (2)基于上述理论模型,提出了双向拉曼超长跨距系统中一种非线性前补和后补结合的非线性补偿算法,该补偿算法能在一种程度上减少系统中噪声和信号在非线性效应下的相互作用,抑制系统中的一部分NSNI,提高非线性补偿的效果。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抑制双向拉曼超长跨距系统中的NSNI,在不增加计算复杂度的情况下,非线性补偿的性能比数字背向传播(DBP, digital back-propagation)算法提高1dB以上。
  (3)研究了WDM系统中的光纤非线性效应对信号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能够较为全面地分析系统中非线性效应对信号影响形式的非线性效应分析模型。该分析模型可以分析系统中非线性效应对信号的影响形式,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非线性效应补偿方法,提高非线性补偿的性能。
  (4)基于非线性效应分析模型对WDM系统分析的结果,提出了一种联合补偿算法抑制WDM系统中的交叉相位调制(XPM, cross-phase modulation)。该联合补偿算法先采用非线性前补的方法使非线性效应对信号的影响形式更偏向于易于补偿的非线性相位噪声,然后采用相位恢复算法对非线性相位噪声进行补偿,最终抑制系统中的XPM。该联合补偿算法在11个信道1000km的传输仿真中能够提高信号的信噪比(SNR, signal-to-noise ratio)约0.4dB,与其它电域XPM盲补偿方法的性能相当,但是本论文的方法无需其它信道的信息,算法更简单且易于实现。
  (5)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判决导向递归最小二乘(DD-RLS, decision directed recursive least square)算法的非线性相位噪声追踪算法。改进后的DD-RLS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更好的噪声容忍度和更好的非线性相位噪声追踪性能,在与(4)中的非线性前补结合后可以有效地抑制XPM。在11个信道1000km的传输仿真中,该方法可以提高信号的Q2值0.8dB。该方法的增益要优于已有的非线性相位噪声补偿算法,而且计算复杂度也低于同类算法。
其他文献
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因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检测、环境工程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随着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MEMS)技术的不断成熟,红外探测器作为红外光谱检测系统的核心器件,在探测性能不断提高的同时,逐渐向着高集成度、小型化和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在果蔬储运和保鲜行业,同时探测以乙烯为主的多种气体具有强烈的需求,以便及时掌握和控制果蔬的成熟度,避免果蔬过早成熟或腐烂。针对这种应用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三层结构的集成式多通道红外光谱探测器设计方案,能够对包含
六氟化硫(SF6)广泛应用于电力工业中,对SF6痕量气体进行检测对于监测大气环境、维护电力系统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光声光谱技术是痕量气体检测系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气体检测技术,该技术具有响应速度快和精度高等优点,研究中采用传统光声光谱气体检测系统对SF6进行检测,得出系统检测灵敏度为0.09ppm,但由于该系统具有易受噪声干扰的缺点,为克服这一缺点,研究学者提出了石英增强型光声光谱(QEPAS)技术。本文采用CO2激光器作为激发光源,设计了一套基于石英增强型光声光谱技术的SF6气体检测系统。
  本
等效原理是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之一,而弱等效原理则是等效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弱等效原理的高精度检验是探索新的物理理论和探寻新相互作用力的重要途径。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高精度测量工具,原子干涉仪在惯性物理量测量、基本物理常数测量以及基本物理原理检验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原子干涉仪是通过激光来实现对原子的精密操控的,激光系统在原子干涉仪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围绕弱等效原理检验η~10-10这一精度目标,
微结构光纤凭借结构灵活、性能优异的显著优势在数十年间受到了国内外科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随着微结构光纤制备和后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微结构光纤传感也开启了光纤传感领域的全新篇章。微结构光纤的设计制备和后处理对传感性能实现与增强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光纤传感中,光纤模式特性对光纤干涉仪和长周期光栅性能会产生根本影响。微结构光纤可通过结构和材料优化直接实现适用于传感的固有光学特性,微结构光纤后处理则可通过光纤结构物理形变和折射率分布变化增强光纤模式特性。因此,本文的主要工作围绕微结构光纤设计制备、后处理和传感特性研
陀螺仪是一种角速度传感器,它是卫星、导弹、飞机等大型运载工具中惯性导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光学陀螺仪利用萨格纳克(Sagnac)效应实现对角速度信号的测量,目前大型高端光学陀螺仪已经拥有良好的性能,并因其精度高、无运动部件和抗冲击性好的优点而有很大的市场占有率。在信息化、智能化时代,陀螺仪在汽车、小型飞行器和手机中的应用需求不断增加,光学陀螺仪的研究也逐渐往小型化和芯片化方向发展。众多集成光学技术中,硅光技术具有集成度高、可大批量生产和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工艺兼容的优点,而拥有极大的竞争力和
在海洋监测、化工、生物等领域,通过测量颗粒物体散射函数(VSF),获取微小颗粒物形貌特征是一种新兴的无损测量技术。然而,目前商用测量仪器仅能测量一维体散射函数,故其相应的粒径分析技术具有局限性。针对海洋颗粒物粒径分析的应用需求,本论文围绕颗粒物悬浊液的三维体散射函数测量系统的设计、实现与海洋现场试验展开研究。
  论文计算分析了水体中悬浮亚微米颗粒三维空间内的散射光分布特性,研制了一套基于空间映射的三维体散射函数测量系统,可获取被测样本溶液二维散射光分布图像,进而快速分析水体、微小颗粒物悬浊液在三维
【摘 要】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因具有空间布置灵活的优点和优越的抗震性能,在中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就它的抗震设计与性能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  0.前言  近年来,在中高层民用建筑(特别是住宅建筑)结构体系中,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将建筑美观和使用功能的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其较好的经济效益、较佳的建筑功能、优越的抗震性能得到了广泛使用
期刊
全光信号处理能避免光-电-光转换,具有大带宽、低功耗、便于集成的优点,有望在高速大容量光通信网络节点的信息处理与交换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适应多波长通信网络的多信道全光信号处理集成芯片对推动全光信号处理技术在光通信网络中的具体应用至关重要。半导体光放大器(SOA)由于具有高非线性效应、低功耗、高输出效率、小体积、易于集成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全光信号处理技术中。在国家97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课题的资助下,本文主要研究基于SOA级联滤波器方案的全光信号处理,旨在发展用作多信道全光信号处理的单片集成芯片。概
大脑中众多的神经元组成不同的功能分区,功能区之间相互投射,完成信息的接收、处理、存储和输出。理解动物行为产生的机理需要对不同类型神经元以及其轴突末梢的活动进行研究。由于轴突末梢结构小,因此自由活动小鼠中神经轴突末梢的记录依旧难以解决,同一脑区轴突末梢的多位点同步记录需求同样需要发展新的光学记录技术。
  本文针对神经环路轴突末梢记录缺乏研究工具的问题,探索了轴突末梢钙信号记录和钙成像的方法,研制了基于光纤的神经元测控系统,应用于自由活动小鼠空间导航和记忆的神经环路研究。全文按照以下三部分展开:
导电聚合物PEDOT:PSS(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是一种新型的导电高分子,其具有优异的环境稳定性,良好的导电性以及透光性等各种优点。本论文通过发展PEDOT:PSS电极,成功地制备了高效单结和叠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其一,发展非真空蒸镀、可溶液制备的低成本电极用以取代传统的贵金属电极对于推动实现钙钛矿电池低成本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课题中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