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和基础。民族平等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原则,还是一种政策,是我国来处理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的根本指向。新疆作为我国五个少数民族区域自治行政面积最大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民族平等是关系到其稳定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建国以来,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此伴随而来的民族不和谐问题也越演越烈。在社会转型深入进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的全面实施的新形势下,坚持民族平等,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显示出了重要的学理和实践价值。本论文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以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文献资料为基础,对民族、平等和民族平等的概念做了界定,由此为基础,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民族平等理论做了概述。对我国民族平等理论发展的依据、进程、特点及其成果做扼要介绍。最后,侧重于民族平等在新疆的实践成果、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对策思路与结论,试图找到更好的实现新疆乃至全国民族平等的新路径。本论文包括导论、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导论部分主要阐明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民族平等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为以后章节的展开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点和准备。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从民族平等相关概念入手,深入阐述了民族平等的概念和内涵,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学者关于民族平等的相关理论,以此作为整篇论文的逻辑起点。第二章简述了民族平等发展的历史沿革,民族理论的形成是政治主体进行科学决策的过程,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对民族平等的追求。建国以来民族平等理论经历了初步形成、曲折发展、深入发展和新发展大探索时期,民族平等特点突出,实践成果显著。第三章以新疆为个案,介绍民族平等在新疆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新疆民族平等实践的新思路。结束语在前几章的研究基础上做出结论。立足我国民族国情,准确把握民族平等问题的实质,严格区分共同均等和区别差异之间关系。提出处理民族关系中要以维权促进维稳,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建设,努力实现各民族间事实上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