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DNA分析(AFLP)技术县对平泉县的1个油松—落叶松混交林和2个油松纯林中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研究。根据扩增图谱,运用POPGENE软件对松毛虫3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调查了3个油松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林分郁闭度、油松毛虫发生程度、坡度及坡向。应用稀释热法和半微量开式法测量了3个群落土壤的有机质和氮的含量。根据调查结果,应用DPS V7.05软件计算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指数(D)并对不同环境因素对油松毛虫种群遗传多样性影响的程度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建立了适合于油松毛虫研究的AFLP体系,应用此体系,从50对油松毛虫近缘种的AFLP引物中筛选重复性、稳定性和多态性都较好的5对引物对3个油松毛虫种群的135个DNA样品进行PCR扩增,共获得146条可分辨的DNA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124个。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毛虫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但种群间的分化程度较低,大部分变异存在于种群内,种群间的变异仅占一小部分。林分类型是影响油松毛虫种群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因素。油松纯林的两个遗传多样性指数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均大于油松—落叶松混交林,生存于两个油松纯林中的油松毛虫种群遗传多样性均大于生存于混交林的油松毛虫种群。用DPS V7.05软件对不同油松纯林中影响油松毛虫遗传多样性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林木生长状况是影响油松毛虫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并且林地的立地条件对其也有一定影响,但是由于其影响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无法判断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混交林对油松毛虫种群之间的基因流有较大影响,混交林中的油松毛虫种群与两片纯林之间的基因流均小于两片纯林之间的基因流。物种多度较大的纯林与混交林之间的油松毛虫基因流小于物种多度较小的纯林与混交林之间的油松毛虫基因流,由此可以看出油松毛虫种群之间的基因流大小与油松林的物种多度呈反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