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乳腺癌患者(cT1-2N0M0)前哨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的构建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123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近些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乳腺癌成为威胁全球女性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同时也是导致女性癌性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在乳腺癌患者中,腋窝淋巴结转移是导致区域复发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准确地识别腋窝淋巴结状态对预后和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是原发肿瘤转移的第一个或者第一站淋巴结,其病理学状态可以预测区域淋巴结状态。对于临床腋窝淋巴结触诊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cT1-2N0M0)而言,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取代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成为腋窝分期和区域控制的金标准。SLNB可以提供足够的腋窝淋巴结分期信息,以指导进一步区域及全身治疗,同时并不影响区域控制率。与ALND相比,虽然SLNB具有较少术后并发症,但SLNB增加麻醉时长和手术费用,甚至2%-6%患者出现上肢淋巴水肿及9%患者出现长期感觉异常。同时大约60%-70%的早期乳腺癌患者(cN0)SLN是阴性的,对于这部分患者而言,SLNB是不必要的。豁免SLNB可能会很大程度地减少相关术后并发症、缩短麻醉时长以及降低手术费用。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工具来筛选出这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从而安全有效地避免SLNB。基于这样的目的,本研究通过术前构建无创性预测模型来预测前哨淋巴结状态,以避免不必要的SLNB。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1日就诊于本院的早期乳腺癌患者(cT1-2N0M0)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就诊时间,将患者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相关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通过验证组对预测模型能力进行验证。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010例腋窝淋巴结触诊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cT1-2N0M0)中,年龄23-79岁,中位年龄为52岁;前哨淋巴结切除数0-7枚,中位切除数为3枚。前哨淋巴结转移率32.7%。2.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绝经状态、ER、PR、KI-67、腋窝淋巴结分级与前哨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年龄及HER-2与前哨淋巴结转移无关(均P>0.05)。3.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病理类型、肿瘤大小、PR、KI-67及腋窝淋巴结分级是前哨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4.根据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构建列线图模型,建模组预测前哨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885(95%置信区间为0.854-0.911),验证组预测前哨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874(95%置信区间为0.842-0.901)。校准曲线显示该预测模型效能良好。结论: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绝经状态、ER、PR、KI-67、腋窝淋巴结分级与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年龄及HER-2与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无相关(均P>0.05)。2.病理类型、肿瘤大小、PR、KI-67、腋窝淋巴结分级是前哨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3.利用独立危险因素所构建的前哨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对早期乳腺癌患者(cT1-2N0M0)前哨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有助于为临床医生提供诊疗信息并制定合理的腋窝手术决策。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探讨我国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患者临床特点、诊疗模式、院内结局的性别差异,为改善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疗和临床结局提供依据。方法1.数据来源于China PEACE回顾性AM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