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产乙酰木聚糖酯酶的重组毕赤酵母KM71H(Muts)进行了发酵条件的优化、催化特性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确定优化条件,从中确定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培养基的pH,甲醇含量和添加酪蛋白水解物的量;再次,利用Box- 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最佳优化表达条件。结果表明,当甲醇含量2.8%,酪蛋白水解物添加量为0.63%,初始pH为8.0,接种量起始OD为30,诱导温度25℃,优化后96h产酶可达463 IU/mL,实测值与响应面预测值就有1.1%的误差。综合摇瓶优化条件,在7.5升发酵罐中进行放大培养,最后确定发酵条件为在初始BSM培养基中添加0.7%的酪蛋白水解物,接种量10%,诱导产酶阶段pH为6.5,25℃,甲醇含量维持在0.35%-0.5%,发酵84小时后,酶活达到1385IU/ mL,比响应面优化的最大酶活提高约3倍。乙酰木聚糖酯酶经Ni-NTA纯化后,得到了两条带分别为48KDa和66KDa的蛋白。经Endo-H处理后,变为分子量为45KDa的一条带。在金属离子对乙酰木聚糖酯酶影响的试验中,发现Zn2+、Cu2+对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Mn2+、Ca2+对AXE有轻微的激活作用,Mg2+、Co2+对AXE的影响不大,去糖基化后酶活产生了差异,但影响不大。去糖基化后乙酰木聚糖酯酶对底物的催化能力下降,去糖基化乙酰木聚糖酯酶活力为未去糖基化的44-90%。去糖基化乙酰木聚糖酯酶抵抗蛋白酶的能力减弱,活力是未用papain处理的87%。去糖基化后乙酰木聚糖酯酶的热稳定性下降。PMSF强烈抑制酶的活性,0.1mMPMSF处理后,乙酰木聚糖酯酶的活性仅剩2%。在乙酰木聚糖酯酶与草菇木聚糖酶的协同实验中,在燕麦木聚糖、桦木木聚糖和去淀粉麦麸的降解过程中,添加适量的乙酰木聚糖酯酶可以促进底物的降解速度。还原糖的释放量比预期值分别提高了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