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受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由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高达数十亿元,给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损失。因此,对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区域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为灾害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以白龙江流域甘肃段为研究区域,依据甘肃省国土资源厅1:5万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和收集的基础地质资料,统计分析了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人类活动和气象水文等因素对地质灾害的控制作用,选定了坡度、高程、地层岩性、断层、地震、道路、土地利用类型、河流及年降雨量等9个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信息量法组合赋权的方式确定评价因子的综合权重,最后利用GIS技术的叠加、栅格计算以及重分类功能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得到的结论如下:(1)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泥石流和崩塌,以大、中型为主。地质灾害总体沿白龙江及其支流岷江、拱坝河和白水江等主要水系和国道212等主干道呈线状分布,沿线也是人口分布密集,活动强烈的区域。(2)地质灾害的发生是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是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较大。(3)极低危险区面积为3683.07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5.64%,发育有灾害5处,灾害密度为0.14处/102km2;低危险区面积为7280.75km2,占30.92%,发育有73处地质灾害,密度为1处/102kmm2;中危险区面积为6822.72km2,占28.98%,发育有542处地质灾害,灾害密度为7.94处/102kmm2;高危险区面积为3823.76km2,占16.24%,地质灾害发育有752处,密度为19.67处/102km2;极高危险区面积为1936.06km2,占8.22%,发育有1260处地质灾害,研究区近乎一半的地质灾害发育在该区域,灾害密度高达65.08处/102km2。随着危险性等级的增加,地质灾害数量和密度均随之增大,评价结果与实地调查吻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