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写作是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之一,但对于中国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而言,写作是一项最复杂最难以掌握的技能。通过分析学生的习作,许多研究者发现目前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比较低。学生写作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词汇、语法和语篇组织方面,其中语篇方面的不足尤为明显,学生在语篇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思想表达缺乏条理,显得层次不清;句子的主位和述位结构间无联系;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手段;语义不连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通常忽略了文章的主体结构,因此显得散乱而缺乏连贯,这主要是由于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过多地强调词汇和句法,通常忽略了语篇分析。不管老师还是学生花在写作上的时间都很少,他们关注的只是写出的东西,而不是写作的过程;老师批改作文、评分也往往是从内容、词汇和语法的角度,通常忽略了语篇,因此都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习作中存在的语篇方面的问题。语篇分析研究的是句子层面之上的语言的建构和使用,所以,语篇分析理论为英语写作教学开辟了新的视野。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同的过程,但两者相互作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知识的重要输入,而反过来,写作又能使读者巩固其在阅读中所学到的知识。本文作者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出发,结合目前中国英语教学现状,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先介绍相关的语篇知识;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和阅读后的分析理解所学的相关语篇知识;教师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写草稿、互相修改,最后完成习作;学生通过写作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语篇知识。这一教学模式利用过程写作法的优势,将基于语篇分析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将语篇分析理论运用到阅读与写作的实践中,其目的在于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为了检验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作者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92名2008年入学的大一新生做了为期18周的教学实验研究,他们分别来自两个不同的自然班级,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组,另一班为控制组,在相关变量被控制的前提下,两个组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在实验组采用前面所提到的新的教学模式,而在控制组则采用传统的侧重于语法词汇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实验前测和后测学生习作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与前测的作文相比,学生在后测作文中的词汇错误、语法错误和语篇方面的错误均有所减少,但是实验组学生在后测作文中的语篇方面的错误较前测作文有了大幅度的减少。通过对学生前后测作文总体得分的分析,我们发现,经过18周的学习,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的英语写作成绩均有了提高,但实验组学生的进步更大更明显,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在语篇方面的进步所致。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这种新的将基于语篇分析的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以读促写”教学模式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