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甲环酸不同用药途径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止血效果的临床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gy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次研究通过前瞻性临床对比实验设计方法,比较在单侧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静脉和局部关节腔应用氨甲环酸,对手术失血量、输血率、早期疼痛程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以及早期功能评分的影响,以研究氨甲环酸的在膝关节置换中的止血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骨关节外科进行单侧TKA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08例患者符合条件纳入本项研究。随机分为A、B、C组,其中A组为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组,共34例,在松止血带前30min,将含有1g氨甲环酸的氯化钠注射液100ml快速静脉滴注;B组为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组,共38例,在关闭膝关节切口后,将含有1g氨甲环酸的氯化钠注射液100ml注射入关节腔内。C组为空白对照组,共36例,在关闭膝关节切口后,向关节腔内注射单纯氯化钠注射液100ml。术后计算患者总失血量,记录异体输血患者例数,记录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在术后第7天行下肢血管B超检查,检测是否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随访术后6周时患侧膝关节KSS评分,从而综合评估TKA术中氨甲环酸的止血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A组患者总失血量(958.52±296.83)ml,B组患者总失血量(1089.78±369.08)ml、C组总失血量为(1374.57±479.13)ml;术后24小时VAS疼痛评分,A组为4.71±1.494,B组为4.71±1.073,C组为7.15±0.790;术后6周时关节KSS评分,A组为84.59±4.21,B组为83.55±3.92,C组为78.39±4.20;置换术后7天三组患者B超检查结果显示均没有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1.在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静脉及局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手术减少出血、降低输血率都具有显著作用,且静脉较局部应用效果更佳(P<0.05)。2.静脉及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以降低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的疼痛程度。3.氨甲环酸的应用对患者术后早期的膝关节功能康复具有积极意义。4.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无论静脉或局部使用氨甲环酸,都未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5.氨甲环酸的应用不但能有效降低术后出血量,同时能有效控制安全性。
其他文献
在信中,我这样叙说:“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我在海洋上远航过,我在天空上飞行过,但在我们的母亲河流长江上,第一次,为这样一种大自然的威力所吸摄了。”
为了获得高精度的超光滑完美表面,目前对半导体衬底材料的超精密抛光技术仍以磨料加工为主。其中凝胶柔性抛光作为半固结磨料抛光的一种,拥有高效、环保的绿色制造优势,但海藻酸钠凝胶基体在加工及存放过程中易出现破损掉落及脱水干裂等问题。虽利用无机化学添加剂可改善凝胶性能及提高磨料把持力,但仍需从凝胶基体本征属性出发来进一步解决溶胶凝胶抛光工具的失效问题。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凝胶柔性抛光技术,结合各领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