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市新功能区的成长模式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ql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的稳定增长、结构的持续优化和城市化质量的提升,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而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诸多目标的根本动力。本文试图从产业的集聚发展出发,分析由产业集聚带来的要素的复合集聚和空间演化规律,以及城市新功能区在推动技术创新和优化空间结构方面的关键作用。⑴在理论研究部分,论文从空间结构和空间集群两个角度,对代表性研究成果按研究需要进行了梳理,认为现有研究成果对集聚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对科教文化区、商务行政区这样的新集聚缺少细致的研究。⑵在机制研究部分,论文以企业的空间集聚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了城市新功能区从成长核、成长带到新功能区的演变过程,特别对新功能区的自我增强机制和平衡机制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⑶在成长模式研究部分,论文认为产业集聚区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对城市新功能区从科技教育区、行政商务区和休闲产业区角度分层次进行了分析,认为新功能区的形成一般都离不开核心企业、大学城、科研机构或咨询机构,它们是城市新功能区的成长因子。⑷在案例分析部分,论文搜集了青岛市发展中新功能区建设的最新数据,运用本文的分析架构做了定量测算和成长效应评价,认为青岛市在城市新功能区建设方面的工作优化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完善了城市功能,促进了城市经济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协调发展。⑸在结束探讨之前,论文对所做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今后有待进一步拓展的问题。
其他文献
2013年11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规划指出:“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包括地
随着证券投资基金的不断增多,基金的绩效表现也逐渐为人们所关注。如何合理地运用和借鉴西方国家的基金绩效评价体系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进行客观全面地评价,成了理论界和实务界
跨国公司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推进器,是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中国加入W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