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三十年来,我国的畜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由于近两年我国北方地区雨水普遍较为充裕,加上牛羊肉价格大涨,导致北方荒漠化草原区牧户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在草场使用面积有限和当地草原流转市场不够发达的情况下,牧户迫于生存、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压力,同时也为了实现规模化养殖所带来的好处,往往倾向于选择超载。而长期的超载过牧又势必会带来草原的退化,致使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草畜矛盾日益突出,使畜牧业难以长期有效发展。在荒漠化草原退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本文旨在探讨超载与效率的关系。研究选取荒漠化草原代农X旗作为研究对象,希望能对荒漠化草原的治理起到定的促进作用。本文的核心包括两部分:(1)利用DEA模型测算荒漠化草原区X旗51户牧户的生产效率,并按照X旗2005年、2008年、2011年草畜平衡的规定将所有牧户划分为一直不超载牧户组、先超载后不超载牧户组、先不超载后超载牧户组以及长期超载牧户组四种类型,并分别核算四类牧户组各自的效率。(2)利用logistie模型对影响牧户超载的具体因索进行分析,探讨牧户超载的深层次原因。DEA模型测算结果表明:荒漠化草原区X旗所城的51户牧户都实现了较高效率的生产。其次,从按照牧户是否超载而所划分的四种牧户类型来看,长期超载的牧户效率最高,而一直不超载牧户的效率则较低。最后,在荒漠化草原区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下,多数牧户都能够实现较高效率的生产,这也表明荒漠化草原区牧户找到了一条能够自我生存,同时又能够适应自然的高效率的生产方式。利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牧户超载行为的因素分析表明:第一,牧户的牲畜超载数量与草场面积、固定生产费用、流动生产费用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第二,在影响牧户超载行为的五个因素当中,草场面积、流转草场面积、流动生产费用对牧户的牲畜规模调节行为有非常显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