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水象甲越冬习性、光响应及杀虫剂室内筛选研究

来源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pf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gzophilus Kuschel)是我国检疫性害虫,繁殖能力强,扩散范围大,寄主范围广,为害后造成稻田减产20%~30%,重发生区减产50%以上甚至颗粒无收。本研究选择黑龙江省东宁县发生区的稻水象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稻水象甲成虫在不同越冬场所的分布情况和不同条件下的取食节律性调查;研究了稻水象甲对不同单色光波长的敏感程度以及对计算机模拟混合色板的趋性反应;对8种杀虫剂进行室内药剂筛选研究,为综合防治稻水象甲提供合理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稻水象甲越冬场所的调查表明,稻田边林带及山坡是稻水象甲成虫主要的越冬生境,其次是沟渠,在稻田间田埂以及稻田间没有发现越冬成虫;土质疏松的土层,并且在地表和0~5 cm土层中,适宜稻水象甲成虫越冬。针对稻水象甲重点发生区可采取对稻田附近的林带、山坡、灌溉沟渠等周围草被、残枝落叶进行集中铲除并销毁、浅翻耕,以降低成虫越冬基数。2.通过进行稻水象甲成虫取食节律性调查发现,稻水象甲成虫在一天中的取食行为存在波动,有3个取食高峰进段,分别为10:00~12:00、16:00~18:00以及20:00~22:00。在温度为30°C、光照条件为全黑暗时,稻水象甲的取食量最大。3.通过对稻水象甲在不同单色光刺激下的趋性反应位移以及趋光率结果得到,稻水象甲成虫对620 nm的橙色光以及420 nm的蓝色光具有较好的趋光反应,位移达到26.29 cm及23.52 cm,趋光率均为90%以上。稻水象甲对计算机模拟混合色的趋性反应测定结果显示,橙色模拟混合色板(620 nm)及蓝色混合色板(420 nm)对稻水象甲的诱集效果最好。4.通过对8种杀虫剂进行筛选的结果表明,48%噻虫胺悬浮剂和40%三唑磷乳油这两种药剂对稻水象甲越冬成虫的防治效果最好,推荐使用。
其他文献
由于我国农业现阶段发展较快,因此对于化肥的需求量高。然而化肥的过量使用对环境会造成大量的污染,同时还会破坏土壤环境,造成土壤的肥力流失、水资源污染及土壤板结等问题,使当地农作物的生长环境遭到破坏,与国家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相违背。因此,在施肥过程中合理控制排肥量尤为重要,其中颗粒肥料在排肥管道中的颗粒密度与排肥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本文采用EDEM来建立排肥模型,分析颗粒肥料在排肥管道中不同
学位
水稻自古以来都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现如今我国多个省份都种植了不同品种的水稻,近年来由于病害的侵袭造成水稻的大面积减产,这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威胁,所以及时辨别出水稻病害进行防治有着重大的意义。目前对于稻瘟病孢子以及纹枯病菌的鉴别还是采用在显微镜下用肉眼进行观察,这种方式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具有主观性。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结合图像处理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技术分别完成了对水稻稻瘟病孢子
学位
寒地早春低温条件下,培育壮苗有利于水稻尽早返青生长,播种量和秧田水分管理是影响秧苗素质的两个重要方面。本文针对黑龙江水稻旱育稀植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稀植不稀”、“旱育不旱”的现象设置播种量和秧田水分管理两个因素,播种量5水平:A1(300g/m~2)、A2(450g/m~2)、A3(600g/m~2对照)、A4(750g/m~2)、A5(900g/m~2);出苗后立即模拟三种秧田水分管理水平:即旱育
学位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别名秋黏虫,是玉米作物上的重要害虫。为更科学的对草地贪夜蛾进行防治,通过人工调查和高空灯诱集的方法监测海南省海口市、儋州市、三亚市的草地贪夜蛾成虫和幼虫的发生动态,对其发生危害程度、主要危害时期、迁飞路线等进行评估分析;通过田间人工接虫并笼罩的方法,对草地贪夜蛾危害玉米田的经济阈值进行探讨;选用5种常用杀虫剂进行防治药效的
学位
我国将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推动提升大豆自给率(“十四五”规划)。大豆从全产业链上影响了粮食安全,而提高大豆产量可以有效缓解未来粮食安全的问题。目前,育种与实际生产的首要目标是依据作物的相关表型来选择和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农作物品种。由于传统的植株表型参数测量存在主观性强、难度大、易出错等问题,亟需一种高效、低成本、无损的表型提取方法。以寒地大豆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点云的大豆冠
学位
碱性盐(NaHCO3)为内陆苏打盐碱土主要盐碱成分,同时也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非生物胁迫之一。随着盐碱土地面积日渐增加,选育耐盐碱作物品种,明确作物的抗性机制,对于有效利用盐碱地至关重要。高粱是世界和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具有较强的耐盐碱性,但幼苗期易受碱害胁迫。本研究以65份东北地区常见地方品种为材料,对高粱三叶一心幼苗进行单一碱性盐NaHCO3的处理,通过抗性筛选与综合评价得出高粱的碱耐
学位
木霉菌(Trichoderma)是广泛分布于土壤中的一种真菌,研究发现大多数木霉菌株可以诱导植物抗性、促进植物生长以及提高作物产量等,近年来关于木霉菌在作物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甜瓜、辣椒等作物,对豆类作物尤其是对芸豆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芸豆“白沙克”为试验品种,通过长枝木霉菌拌种的方式,探究长枝木霉菌对芸豆生长及根际土壤的影响,为长枝木霉菌在芸豆及其相关作物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分别在芸豆生长过程中
学位
为明确秸秆与生物炭还田对热带土壤肥力性状、氮素气态损失、水稻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盆栽培养试验,设置了不施氮肥(0N)、不施氮肥秸秆还田处理(ST)、不施氮肥生物炭处理(BI)、常规施肥处理(CF)、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处理(NST)、生物炭配施氮肥处理(NBI)6个处理,研究了秸秆与生物炭还田对土壤性状、氮素损失、温室气体排放、水稻产量及其构成以及氮素平衡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秸秆
学位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作为世界第六大粮食作物,广泛种植于我国华南地区。随着农业生产的技术创新和木薯产量的提高,木薯的相关产业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木薯病毒病始终是农业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木薯普通花叶病毒(Ca-ssava common mosaic virus,Cs CMV,genus Potexvirus,family Alphaflexivir
学位
双环磺草酮是由日本史迪士公司开发的双环辛烷类、白化型水稻田芽后除草剂,双环磺草酮对难防除杂草和磺酰脲抗性杂草具有极强的活性,并且对水稻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由于双环磺草酮使用成本较高,导致目前尚未在我国稻田大面积使用。因此,通过减少双环磺草酮的使用量来降低成本显得尤为重要。本试验通过盆栽法对稻田杂草野慈姑、萤蔺和稻稗以及不同品种水稻进行茎叶喷雾处理,研究双环磺草酮减量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田杂草的防效和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