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陆坡夏秋季浮游生物标准化粒径谱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imuwu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海是典型的寡营养环境,表层水的营养盐浓度和浮游植物生物量都很低。而南海陆坡区有着庞大的中层鱼生物量,中层鱼类的重要饵料来源是浮游生物。南海北部陆坡区的浮游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和能量流动受到我们的关注。个体粒径是浮游生物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它可以表征浮游生物的生理和生态学过程。近年来,以粒径为基础的浮游生物标准化粒径谱(Normalized Biomass Size Spectra,NBSS)为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和能量流动研究提供了便捷有效的研究手段。浮游生物标准化粒径谱的斜率可以表征浮游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大小型浮游生物的生物量比和生态转换效率的高低。浮游生物粒径谱是当前国际浮游生物群落研究方法的热点之一,在国内展开的研究尚少,在国外研究中对陆坡区域的研究也很少见。本文利用浮游生物标准化粒径谱对南海北部陆坡区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和能量流动进行研究。本研究中,夏秋季节用大、中、小型浮游生物网和多联网采集浮游生物样品,分析了夏秋季节200m以浅水层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同时构建了夏秋季节200m以浅水层浮游生物标准化粒径谱和最深至1500m水层的各水层浮游生物标准化粒径谱。据此,我们研究了南海北部陆坡区浮游生物标准化粒径谱的季节变化、昼夜变化、水平变化和垂直变化特征,对南海北部陆坡区浮游生物群落能量流动情况与其他热带、亚热带海域的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分析了浮游生物标准化粒径谱斜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坡区,夏季浮游植物群落中共有39个类群,优势类群为角毛藻属(Chaetoceros),根管藻属(Rhizosolenia),针杆藻属(Synedra),海线藻属(Thalassionema),舟形藻属(Navicula)和颤藻属(Oscillatoria);浮游植物的平均丰度为3.74×104个/m3;类群多样性指数为2.87,均匀度指数为0.70。浮游动物群落共有16个类群,优势类群为桡足类(Copepoda),被囊类(Tunicate),腹足类(Gastropod)和端足类(Amphipoda);平均丰度为0.19×104个/m3;类群多样性指数为1.44,均匀度指数为0.40。秋季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类群数均为11。浮游植物群落的优势类群为角毛藻属(Chaetoceros),根管藻属(Rhizosolenia),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海线藻属(Thalassionema),角藻属(Ceratium)和夜光藻属(Noctiluca)。浮游动物群落的优势类群为桡足类(Copepoda),腹足类(Gastropod),毛颚类(Chaetognatha),枝角类(Cladocera),卵(Egg),磷虾(Euphausiacea)和有孔虫(Foraminiferida)。浮游植物的平均丰度为0.39×104个/m3;类群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2.15,0.83。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为0.05×104个/m3;类群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89和0.57。两个季节浮游植物丰度分布的高值区均出现在有珠江口冲淡水的站位;秋季浮游动物丰度高值区的分布范围明显小于夏季。南海北部陆坡区200m以浅水层浮游生物标准化粒径谱的平均斜率为:夏季:?0.93(–1.09~–0.61),秋季:–0.69(–0.76~–0.50);各水层浮游生物标准化粒径谱斜率范围为:夏季:?1.03~?0.20,秋季:?1.38~?0.38。夏季浮游生物的种类和生物量均高于秋季,表现在浮游生物标准化粒径谱上是斜率比秋季陡,小粒径级浮游生物所占比重比大粒径级浮游生物大,生态转换效率低。通过浮游生物标准化粒径谱观察到,夏秋季节,在0~600m水层有浮游动物的昼夜垂直移动现象。夏季和秋季昼夜浮游生物标准化粒径谱模式相似,白天浮游生物标准化粒径谱的斜率比夜晚缓,大粒径级浮游生物比小粒径级浮游生物所占比重大。随着海域的位置离岸越来越远,浮游生物标准化粒径谱的斜率更缓,稳定性更强。随着水深的增加,大粒径级浮游生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粒径谱的斜率有变缓的趋势。与其他热带、亚热带海域相比,南海北部陆坡区浮游动物群落中大粒径级浮游动物所占比重较大,其浮游动物标准化粒径谱斜率处于较高(陡)水平,生态转换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夏季南海北部陆坡区200m以浅水层浮游动物标准化粒径谱的斜率与近岸海域的调查结果一致,而秋季的斜率与大洋的稳定环境中的浮游动物标准化粒径谱斜率相近。浮游生物标准化粒径谱的斜率与温度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0.5065,P<0.0001),与盐度和叶绿素a没有相关性。在初级生产力高的海域,浮游生物标准化粒径谱的斜率比低初级生产力区域的斜率缓,生态转换效率更高。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标准化粒径谱为南海北部陆坡区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和能量流动的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反映了夏秋季节浮游生物的分布模式,通过浮游生物标准化粒径谱参数,揭示了浮游动物的垂直移动现象和在食物网中的捕食关系,为揭示南海北部陆坡浮游生物群落分布与功能提供了重要依据。
其他文献
<正>小尾寒羊是我国自然选育的优良地方品种,在苏鲁豫皖等地均有农户养殖,小尾寒羊属肉皮兼用型,体格高大、结实健壮,性情温顺,适应性强,抗病力强,食谱广,耐粗饲,容易饲养。
高超声速飞行器在稠密大气中因高速摩擦会产生大量的气动热,目前没有任何材料能够在与任务相当的时间尺度上承受这些载荷,这对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论文基于热电技术,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环境控制与热量管理系统的热防护任务需求,提出了一种新型热-电转换系统。该系统利用相变材料对气动热流进行收集并构建稳定的温度梯度,然后将热能通过热电发电器转化成电能,并将电能直接驱动热电制冷器对舱内高发热功率
本研究依托国家水专项湖泊主题中营养化初期湖泊(洱海)水体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上游入湖河流净化及沿河低污染水的生态处理技术及工程示范”课题(2009ZX07105-003-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的脚步而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人们已经意识到环境问题带来的一系列关系到人类生存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全球工业化脚步的加速迈进导致了更为严重的江
板栗壳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如果能充分利用,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目前,板栗壳中多酚物质的提取主要使用传统的固-液提取法,提取时间长、效率低,有机试剂的大量使用存在潜在的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亚临界水提取技术作为新兴的、绿色无污染提取方法,近年来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提取,但是尚未有应用该技术提取板栗壳多酚物质的相关报道。为评估亚临界水提取技术应用于板栗壳多酚成分提取的可行性
目的1.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问卷调查,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痛苦现状。探索心理弹性、自我效能感对心理痛苦的影响,从而探求通过调节心理弹性与自我效能感来降低
设计丰富我们的生活,生活离不开设计。家具被人们所使用,因此我们必须按照人体工程学、安全标准、精密结构去设计对人体安全有益的家具,简单来说就是设计让人使用起来便利舒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铜在乙醇介质中阻抑过硫酸钾氧化甲基红来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采用动力学光度法可测定低至0.4ng/ml Cu2+。本法用于水和试剂中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脑网络作为识别异常拓扑属性的有效工具,是当前脑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然而,传统的脑网络分析方法在比较组间差异时会受到网络规模和密度的限制,还会存在标准化问题。最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