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复合词形成的认知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rtis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合词形成是汉语历史词汇学研究始终关注的一个问题。多年来,复合词形成动因、结构组成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对复合词的形成过程可以作更进一步地分析和解释。 本文以《春秋左氏传》中的1797个复合词为研究的语料对象,借鉴认知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复合词形成从认知的视角进行新的分析和解释。文中主要依据语词符号中介理论、基于整体观的体验主义认知语言理论和基于“心理空间”的概念合成理论等,对汉语史上春秋战国时期复合词形成的认知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从复合词形成的动因、方式、结构和效应四个方面展开,从中探讨汉语复合词在形成过程里存在的一定认知规律,显示出词汇系统的形成与人类认知之间的相互关系。 论文包括“绪论”、“《左传》复合词形成的动因”、“《左传》复合词形成的主要方式”、“《左传》复合词的结构”、“《左传》复合词形成的效应”以及“结语”六个部分。 本文在第一章论及《左传》中复合词形成的动因主要立足于词汇系统内部自身发展的需要,和人们认知水平提高后对词汇形式的推动和要求。这表现在:一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有大量新生事物现象产生以及原有事物现象不断发展变化,有着命名造词指称事物的迫切需要;二是伴随着人类认知水平的提高,人们会对生存空间中的万事万物在原有的分类基础上再次分类,需要复合词的形式满足其层次性的需要;三是复合思维对事物现象之间存在关系的发现和表达,推动了复合形式的形成;四是来自于认知中隐喻的表达方式,促使复合词的形成。 通过对《左传》复合词认知动因的分析,我们在第二章中重点观察在认知影响下,《左传》复合词形成的几种主要方式。《左传》中1797个复合词,我们将之分为三大类六个小类:第一大类是在原有范畴上进行扩充形成的复合词,包括对原有范畴中事物现象概括后形成的上位范畴和对原有范畴中事物现象特指形成的下节范畴两种类型;第二大类是通过显现事物现象间关系而形成的复合词,其中包括将两种不同事物现象并置凸显其共同特征属性和两种事物现象互为补足两种类型:第三大类是通过相同相似特征进行的映射,其中包括不同范畴间映射产生的隐喻方式和同一范畴间映射产生的代指方式。这些方式的形成都受到了复合思维联结方式的影响,有一定的方向性。 第二章对《左传》复合词的结构则主要探讨基于语义结构进行的结构研究。复合词通过不同方式构词,形成固定的语义结构,重点从两个相对的角度关注:一方面是词素义怎样经过认知的选择构建词义;另一方面是词义是怎样通过认知的提取整合词素义。由此可以分析得知,复合词的语义结构中具有一定的层次:一是由词素组合关系表面呈现的表层意义;二是词素组合关系实际表达的深层意义。 第四章为《左传》复合词形成的效应,主要阐释复合词形成过程中对于语言、认知、文化以及哲学诸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从复合词的形成的语言效应上看,复合词丰富了词汇形式和内涵,使词汇更具系统性;从认知效应上看,复合词形成拓展了认知空间,彰显了人们在构词时赋予词汇的理据性;从文化效应上看,复合词形成既反映了当时的各方面文化内容,又对文化传统的存在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从哲学效应上看,复合词的形成是人们对生存空间的反思,也是人们在与自身内部对话关系的语言实践。 最后,在“结语”中简要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并提出文中尚未分析和尚未解决的若干问题,以期在今后研究中得到完善。 通过对《左传》复合词形成的动因、方式、结构和效应四个方面的重点探讨,我们可以发现在复合词的形成过程中,复合词与人类的外部生存空间、人类的内部思维空间紧密地结合,由发生而发展,逐步形成独特的结构形式,并在语言的内部和外部产生着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简要介绍了真空肠机的故障、发生故障的原因及维修方法。
本文详细介绍了漫湾水电厂在各类数据监测平台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大数据挖掘技术,大胆创新,顶层设计,打造一体化的水电站数据挖掘分析平台,使水电厂运行维护人员能够
张承志在当代文坛上独树一帜。当我们关注张承志及他的小说时,不难发现,其中渗透着苦难意识。 本文主要考察了张承志小说创作中苦难意识的表现,分析了张承志小说创作中苦难意
民谣是民间文学中可以歌唱和吟诵的韵文作品,是反映民众生活、表现民众思想感情和愿望的诗歌形式,也是中国文学史、文化史和思想史上的瑰宝。改革开放以来,民谣更是以其短小
广西作家东西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已在文坛崭露头角,他以四卷本的《东西作品集》、屡获文学大奖及频频被改编成影视的小说标示了自己的文学高度。作品中他对弱势群体世俗生存
研究具有多元文化交汇的南洋文学,王润华是一个相当典型的范例。 本论文一共分为四章。导论部分讨论了研究王润华散文的意义。王润华一生行走,涵容了多元的背景与多元的文化
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对高中思政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实际教学中,必须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充分发掘利于教学的素材,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高中思政教学有效性与学生综合政治
《清蒙古车王府藏子弟书》是清代八旗子弟所作,本文从词汇角度对其作初步的研究。本文在吸收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清蒙古车王府藏子弟书》词汇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
本文应用邢福义先生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表-里-值”三角的理论与方法对汉语标数结构进行了聚焦考察。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章为导论,主要本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思
泰国华语是现代汉语在海外的变体。本文以泰国华语书面语为研究对象,在社会语言学变异理论的视角下,力求探讨泰国华语与普通话的各种差异以及形成差异的原因。研究从大量泰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