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糊精聚合物智能纳米载体的制备及对药物的控制释放

来源 :鲁东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iaoex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能纳米给药体系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靶向性、刺激响应性、高载药量及缓慢释放等特点,将其用于药物的负载与释放,可以极大地降低对正常细胞的损伤。本文以天然多糖壳聚糖(CS)、海藻酸钠(SA)、β-环糊精(β-CD)、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苯并咪唑(BM)、己内酯(ε-CL)等为原材料,利用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疏水包接作用制备了环境响应性纳米载体,并以5-氟尿嘧啶(5-Fu)、阿霉素(DOX)、萘普生(NAP)等为模板药物,进行了体外释放研究。以CS、SA为原料,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了海藻酸钠-接枝-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合物(SA-g-PNIAPAM)和壳聚糖-接枝-β-环糊精聚合物(CS-g-CD)。利用CS分子链上-NH3+与SA分子链上-COO-之间的静电作用,自组装形成以CS/SA为核,β-CD和温敏性PNIAPAM为壳的温度/pH双重响应性聚电解质(PEC)纳米粒子。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核磁共振波谱(NM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聚合物及智能纳米载体的结构、形貌和粒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EC纳米粒子表现为规则的球形结构,直径约为50 nm,对DOX和5-FU均具有较好的载药性能。体外释放研究表明,72 h内PEC纳米粒子表现为缓慢释放行为,并且随pH从7.0降低到2.0、[Na+]浓度从0 M升高到0.3 M以及温度从25°C升高到40°C,药物的释放量逐渐增加,最高可达80.17%。基于CS-g-CD和苯并咪唑改性聚ε-己内酯(BM-PCL)之间的主客体识别作用,制备了pH响应性复合胶束,并将其用于药物的控制释放研究。通过FTIR、XRD、TEM等对复合胶束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复合胶束形成了以BM-PCL/β-CD为核,CS为壳的球形结构,直径约为200 nm。通过疏水作用将模板抗癌药物DOX负载到复合胶束中,其包封率可高达75%。在中性条件下,复合胶束可以稳定存在,从而抑制了DOX的释放,但是在较高温度和较低pH条件下,释放速度较快。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方法,制备了双亲性聚β-环糊精二嵌段共聚物PEG-b-PCD。基于PCD与疏水性BM-PCL之间的主客体识别作用,形成了以PCD/BM-PCL为核,亲水性聚乙二醇(PEG)链为壳的复合胶束。结果表明,胶束表现为规则的球形结构,直径约为255 nm。由于胶束的疏水性核中含有PCD和PCL链段,使得其对DOX具有较高的载药量。体外释放结果显示,负载DOX的聚合物胶束在初始的突释后48 h内表现为持续释放行为,并且随pH从7.0降低到2.0和温度从25°C升高到37°C,药物的释放量逐渐增加,这些结果表明复合胶束在药物递送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电视频道专业化是电视业发展的趋势。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改革以来,受社会经济发展、市场竞争机制、传统欣赏习惯和资金来源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应以品牌栏目
目的研究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食品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经病原微生物检测中发现的100例食品病原微生物,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
结核病(TB)是由结核杆菌(MTB)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结核病的控制至关重要。由于广泛耐药性结核病和多重耐药性结核病的出
随着中国日益融入世界,汉语已经成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海外汉语教学应针对不同教学对象因材施教,让学生了解汉文化背景有利于加强语言学习,从事海外汉语教学的教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