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采用组织块培养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系统地研究了两种饲粮营养水平条件下,荣昌猪及DLY肌内脂肪代谢信息传导途径相关因子的变化,为发挥荣昌猪优良的肉品性能,改善商品猪肌内脂肪沉积提供依据。研究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两种饲粮营养水平下荣昌猪及DLY肌内脂肪代谢信息传导途径相关因子的动态变化研究。选用体重接近10kg的荣昌和DLY阉公猪各84头,按试验饲粮随机分为两组(高、低饲粮营养水平),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头猪,二者低饲粮营养水平饲粮均按荣昌猪饲养标准(GB 7223-1987)配制,高营养水平分别按中国瘦肉型猪饲养标准(GB 8471-87)(荣昌猪)、NRC(1998)标准(DLY)配制。于20、35、50、80及110kg时每重复选一头屠宰,研究其血液激素含量,背最长肌IR、cAMP含量、HSL、LPL、ACC及FAS mRNA表达量和肌内脂肪含量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遗传类型对血清LP含量、背最长肌IR、cAMP含量、LPL、ACC基因表达量、脂肪代谢动态平衡及IMF含量产生了影响;饲粮营养水平影响了血清LP含量、背最长肌ACC、FAS基因表达量、LPL/HSLmRNA、ACC/HSL mRNA、MI及IMF含量;(2)荣昌猪及DLY背最长肌ACC、FAS mRNA表达量,ACC/HSL mRNA、FAS/HSL mRNA及MI均在35kg出现了峰值;(3)标准饲粮基础上降低饲粮营养水平,有提高DLY背最长肌IMF含量的趋势,但同时血清ST水平,背最长肌IR、cAMP含量及ACC/HSL mRNA表达量均降低;(4)标准饲粮条件下,35kg后荣昌猪背最长肌IMF含量均高于DLY。生长期:荣昌猪背最长肌LPL/HSL mRNA、ACC/HSL mRNA、FAS/HSL mRNA及MI高于DLY;肥育期:荣昌猪背最长肌IR、cAMP含量及LPL mRNA表达量高于DLY;(5)本试验条件下,DLY以同样营养水平饲养未能达到荣昌猪的背最长肌IMF含量;(6)血清LP水平及背最长肌LPL mRNA表达量均和背最长肌IMF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第二部分为激素组对肌肉组织块肌内脂肪代谢的研究。选用体重为100.5±5.3 kg的3头荣昌阉公猪,无菌条件下取背最长肌组织块,进行体外培养。选用INS、ST、Epi及GCG等4种激素,各激素设3个水平,采用L9(34)正交设计,各处理重复3次。结果表明,ST及INS对肌内脂肪代谢中合成分解的动态平衡影响最大,本试验条件下,推荐INS:1×10-7M、ST:5×10-10M、Epi:1×10-7M、GCG:1×10-8M组合,以达到较高的肌内脂肪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