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用材、经济和生态树种,本文以系统揭示樟树种子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樟树种子的形态结构规律及地域和生境因子对种子结构的影响为目的,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对国内7个省41个产地164棵樟树种子的性状、形态结构以及对生境因子的响应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樟树种子的长度、宽度、高度、种皮厚度、长宽比、长高比、宽高比、体积、千粒重、比重等表型性状在不同的省、产地和母树间都存在广泛差异,其中造成差异的主要性状是种子的长度、宽度、高度、体积和千粒重。7个省的种子根据表型性状可分为三类,即以湖北、江苏为主的北方大粒种子类型,以江西、湖南、福建、广东为主的南方中粒种子类型,以四川为代表的西部小粒种子类型。以种子体积和千粒重为因变量,以种子长度、高度和宽度为自变量构建种子结构模型,得出种子体积和千粒重与种子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回归模型为:V=-26.2869+2.42837L+3.080999W+0.884712H;TGW=-282.395+24.380L+30.835W+11.632H。樟树种子的长度、宽度、高度、体积及千粒重之间相互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比重与高度和千粒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长度和种皮厚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对种子体积和千粒重影响最大的是种子的宽度,其次是长度,种子高度对体积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樟树种子性状随着生长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随着海拔的升高,比重越来越小;自西向东,比重及千粒重越来越大;土层越厚,种子越来越高;孤立木上种子的种皮比林分中的厚。经度和海拔高度对种子的影响程度较大,纬度和土层厚度相对较小。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种子显著比西部的大而且重;海拔越高,种子比重越小。不同地域和生境中种子的结构模型差异较大,中部、海拔500m以下及土层50cm以上地区,种子的体积和千粒重与长度、宽度和高度均呈极显著线性回归关系,其他区域的种子与体积和千粒重有显著线性回归关系的形态指标各不相同,东部是种子的长度和高度,南部是种子的长度和宽度,西部是种子的宽度,北部是种子的宽度和高度,海拔500m以上是种子的宽度,土层50cm以下是种子的长度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