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内容的非正式学习系统设计与开发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ilm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互联网应用进入Web2.0时代,并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使得人们可以在更多的时间和场所随时接入互联网络。基于Web2.0技术的社会性软件不断涌现,这些软件满足了网络用户获取信息和社会化网络交往与互动的基本需求,提供了良好的用户体验,使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互联网信息的创造过程中。在用户的社会化活动中生成了大量的微内容,成为人们了解信息、学习新知、解决问题的重要信息来源。为了满足网络用户的非正式学习需要,研究基于微内容的非正式学习,特别是选择适当的学习模式、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并进行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实践成为教育技术领域里的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的目标就是设计并开发基于微内容的非正式学习系统(MILS)。   作者首先研究了非正式学习的基础理论,然后对本研究领域内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综合研究,提出了基于微内容的非正式学习进阶模式。该模式把学习者在参与社会化活动中产生的微内容作为学习资源,学习者通过各阶段的社会化活动以进阶循环的方式进行学习,学习者在对微内容进行反思后达到获取新知和创新的学习目的。在构建了基于微内容的非正式学习环境模型后,进行了非正式学习系统的设计。在设计方案中提出了计算机互网服务和移动互联网服务相结合,即WEB+WAP的方式,给学习者提供更加方便的非正式学习网络环境。在具体的开发中,选择B/S和MVC模式结构进行系统软件架构,选用Eclipse JEE开发平台,使用Java语言、iBatis持久层框架、Struts2框架技术,使用JSP动态网页语言和符合WAP2.0规范的XHTML语言,实现了学习系统。对学习系统进行了运行测试,达到了设计与开发的目的。最后,总结了本研究的成果与不足,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师范大学进行了开设非师范专业,调整组织结构,从注重教学转向研究与教学并重等一系列的变革。学科作为大学里组织建制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一切活动都受大学变革的
目前信息技术课已成为中小学必修课,信息技术课程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应用信息
学位
课堂教学在外国学生语言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对外汉语教师向学生进行语言知识传授的场所,同时也是外国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方式。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提问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场关于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在西方国家悄然兴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改革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世界性潮流,并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起,开始对我国的政府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互联网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互联网的关系日益密切。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一种新的的文化形式——网络文化。目前,网络文化正朝着产业化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