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6、P15基因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vv9vv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P16、P15基因表达的改变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收集恶性滋养细胞肿瘤21例、葡萄胎20例及正常早孕者20例进行随访,并对其手术或刮宫后石蜡包埋标本的组织切片以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法)进行染色,显示P16、P15基因的表达产物P16、P1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各组间及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组中恶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之间表达阳性率的比较。结果:1.P16、P15蛋白阳性率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中分别为33.3%和40.9%,在正常绒毛中分别为75.0%和8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P16、P15蛋白在绒毛膜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2.2%和33.3%,在葡萄胎中分别为55.0%和60.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16蛋白在Ⅰ-Ⅱ期病例中的表达率为50.0%,在Ⅲ期病例中为11.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16、P15蛋白同时阴性表达的病例在Ⅲ期、死亡及血/尿hCG消退时间延迟的病例中所占比例分别是66.7%、80.0%和66.7%,而在Ⅰ-Ⅱ期、长期生存及血/尿hCG消退时间早的病例中所占比例分别是16.7%、25.0%和16.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葡萄胎恶变的病例中,P16、P15同时为阴性表达的病例所占比例为50.0%,而. 论文:P16、P15基困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I 其它葡萄胎 中是15.0%,但差异无显著性(P>O.05)。结论:1. PI6、PIS基因(尤其是 PI6)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发生、发 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PI6、PIS基因表达水平与恶性滋养 细胞 月 瘤的 恶性程度、临床期别、血/尿M}消退时间及预后 呈负相 关,与葡萄胎 恶变的 倾向也可能有关。3.对 PI6、PIS 表达产物的监测可帮助判断葡萄胎恶变的倾向和恶性滋养细胞 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以指导临床治疗。4.为恶性滋养细胞 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可行性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双孢蘑菇担子及担孢子的微观形态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双孢蘑菇重要器官的发育过程和特征,为遗传育种提供依据。本研究综合利用光学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显
荷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寓意。进入二十世纪,油画技法的传入促使艺术家们采用新的绘画语言重新解读荷花这一中国艺术中的传统题材,在产生大量此类作品的同时,也使荷花这一艺术符号的内涵与外延得到进一步的扩展与丰富。本文从荷花的传统文化意义解析入手,分析了荷花这一意象在文人观念与宗教所指两个方面所特有的深刻内涵,并探讨了这些内涵在艺术家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时的指导作用与意义。在荷花主题被二十世纪的中国油
本翻译实践报告是以《高级译学原典读本》(Translation:An Advanced Resource Book)为选题材料,笔者对其中的第二章(拓展与延伸):第五节(意义分析)、第六节(动态对等与信息接
自2006年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建立股份转让系统试点以来,新三板市场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与考验,目前已扩容至全国范围。这一资本市场制度的创新之举,为当今复杂经济环境下融
蚕蛹作为一种药食两用资源,其蛹油富含α-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是制备新型结构脂质的理想原料。本文通过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蚕蛹油中的α-亚麻酸,利用微反应器分别将其经酶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反义RNA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恶性表型的抑制效应;探讨EGFR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可能作用以及EGFR反义RNA在肝癌治疗中的意义。材料与方法:应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实践属性、理论属性和组织属性。从方法论层面看,要把人民群众的丰富实践作为现实教材,增强高校思想
碳量子点(CQDs)由于具有独特的荧光性质、上转换发光特性、良好的水溶性、低毒性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在光电器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以凤眼莲(水葫芦)和壳聚糖为碳源,通过水
鱼意象是指形象为鱼,且具有象征性的心理图画。为探究鱼意象所具有的心理内涵,丰富原始意象的研究成果,发掘其在心理学实践应用上的价值,采用内容分析法,从唐诗中筛选包含鱼意象的诗篇共586首,提取其中包含的所有意象,确定意象特点,归纳主题维度,最终确定鱼意象所具有的的心理内涵。结果发现,鱼意象具有25个主题维度特点,它们依频次高低分别是动、刚、神异性、清、闲适、冷、悲、晚、衰、秋、远、春、富、多、味美、
挫折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适应能力的。对于学生敢于放手,给予机会。设置实验情境,也要注意方法和注意事项。身教重于言教,引导学生面对挫折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