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P16、P15基因表达的改变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收集恶性滋养细胞肿瘤21例、葡萄胎20例及正常早孕者20例进行随访,并对其手术或刮宫后石蜡包埋标本的组织切片以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法)进行染色,显示P16、P15基因的表达产物P16、P1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各组间及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组中恶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之间表达阳性率的比较。结果:1.P16、P15蛋白阳性率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中分别为33.3%和40.9%,在正常绒毛中分别为75.0%和8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P16、P15蛋白在绒毛膜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2.2%和33.3%,在葡萄胎中分别为55.0%和60.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16蛋白在Ⅰ-Ⅱ期病例中的表达率为50.0%,在Ⅲ期病例中为11.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16、P15蛋白同时阴性表达的病例在Ⅲ期、死亡及血/尿hCG消退时间延迟的病例中所占比例分别是66.7%、80.0%和66.7%,而在Ⅰ-Ⅱ期、长期生存及血/尿hCG消退时间早的病例中所占比例分别是16.7%、25.0%和16.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葡萄胎恶变的病例中,P16、P15同时为阴性表达的病例所占比例为50.0%,而. 论文:P16、P15基困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I 其它葡萄胎 中是15.0%,但差异无显著性(P>O.05)。结论:1. PI6、PIS基因(尤其是 PI6)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发生、发 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PI6、PIS基因表达水平与恶性滋养 细胞 月 瘤的 恶性程度、临床期别、血/尿M}消退时间及预后 呈负相 关,与葡萄胎 恶变的 倾向也可能有关。3.对 PI6、PIS 表达产物的监测可帮助判断葡萄胎恶变的倾向和恶性滋养细胞 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以指导临床治疗。4.为恶性滋养细胞 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可行性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