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布雷顿循环的燃气轮机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热动力学效率,进一步提高循环热效率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从突破传统布雷顿循环等压燃烧热力过程的角度出发,爆轰燃烧技术为提高船用燃气轮机性能提供了有效途径。船用动力系统多用于液态燃料,然而,目前对液态燃料连续旋转爆轰燃烧技术的研究还不够成熟,液态燃料的超细雾化以及气液两相掺混等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工程问题。因此,本文探索适用于柴油-空气燃料爆轰燃烧的超细雾化方法,为实现液态燃料连续旋转爆轰燃烧船用燃气轮机的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本文针对出口截面半高度为13mm、出口马赫数为2的拉法尔雾化喷管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其研究过程利用多相流理论,结合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法和界面追踪法以及二者的耦合计算方法,使用RNG湍流模型,并考虑粒子重力的影响。在满足连续连续旋转爆轰燃烧室内雾滴群不发生惯性分离条件下,归纳出了符合技术指标的最佳雾化方案。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根据已知的实验结果,建立了适用于超声速横向射流雾化研究的二次雾化模型,发现KHRT和WAVE二次雾化模型对穿透深度的模拟结果更接近于PDPA的测量结果,KHRT雾化模型对雾滴群的索特尔平均直径(SMD)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误差在11%左右。(2)研究了液滴、液柱在不同马赫数来流气体条件下的变形、运动、界面失稳等过程,发现VOF模型可显示母液滴的剪切破碎及爆炸破碎过程,但是对于液柱表面的尖钉结构及混合区的捕捉效果不是理想。此外,研究发现在声速条件下,水横向射流的穿透深度随着动压比的增加而升高。(3)根据柴油燃料的爆轰胞格尺寸确定了连续旋转爆轰燃烧室的环缝宽度为26mm,设计了出口半高度为13mm、马赫数为2的拉法尔喷管;在拉法尔喷管喉部横向射流下,确定了最佳喷射位置,在喉部、环槽0.1mm横向喷射时,喷管出口雾滴群的平均SMD为4.2μm,气溶胶达到稳定性位置在x/d=200。同样条件下在圆弧右端点P喷射时,雾滴群的平均SMD为8.18μm,气溶胶达到稳定性位置在x/d=100;在喉部、环槽0.1mm横向喷射时,结合界面追踪法与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法耦合计算方法对喷管进行二维数值模拟研究,可显示液体射流的一次雾化和二次雾化过程,喷管出口雾滴群的SMD为5.03μm,并且气溶胶达到稳定性位置在x/d=50(即距离喷射位置5mm)。确定了燃料在喷管内部驻留时间为181μs。(4)确定了雾滴群在连续旋转爆轰燃烧室内不发生惯性分离的最大SMD为6μm;进而探究了来流气体物性参数、喷嘴几何结构及气液比对雾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来流气体温度对喷嘴雾化性能的影响不大,当量比小于2.5时,喷嘴雾化性能满足预计雾化指标。(5)在喷嘴的变工况雾化性能分析中,进气压力分别为4bar、5bar工况下,该喷嘴满足设计要求,进气压力3bar工况时不满足;在进口压力4bar,温度497.5K,当量比为1条件下,新型拉法尔喷管出口速度在500-800m/s之间,平均速度为734.12m/s,Ma为1.64,出口当量比分布在0.5-1.2之间,平均当量比为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