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鼠耳病媒介昆虫二点叶蝉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

来源 :西南农业大学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matin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点叶蝉bipunctella(Mats)隶属于同翅目Homoptera,叶蝉科Cicadellidae,殃叶蝉亚科Euseelinae,叶蝉属Cicadulina,是禾本科植物上的一种微小昆虫。我国主要分布于四川、重庆、贵州的多个县市。它取食农作物玉米和小麦,导致营养物质直接损失,更甚的是传播一种具有毁灭性、流行性和爆发性的病害——玉米鼠耳病。本研究着眼于二点叶蝉与玉米鼠耳病的发生和治理现状,从它们之间的关系出发,采用室内实验研究与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昆虫种群生态学和病害流行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二点叶蝉的生物生态学特性、二点叶蝉的致病性、玉米鼠耳病的田间动态及综合治理进行了研究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 二点叶蝉实验种群的建立 调查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玉米地的昆虫种类、对这些昆虫进行室内实验与鉴定。结果表明,二点叶蝉是玉米鼠耳病的主要介体,可导致玉米发生典型的鼠耳病。室外采集、从卵分离、蜕皮分离及单头饲养分离等方法均未能建立起无致病性的二点叶蝉室内种群。 建立二点叶蝉实验种群,以3~5叶龄的玉米为最佳饲养寄主,以小麦等其他禾本科植物为补充饲料,延长饲养寄主的存活时间,对种群的繁殖扩大起重要作用。饲养温度为25±5℃,相对湿度为80±5%、光周期为14L:10D是二点叶蝉生长发育较理想的环境条件。 2 二点叶蝉的生物生态学特性 2.1 二点叶蝉的生物学 二点叶蝉成虫头冠前缘与颜面交接处有1对大而圆的黑斑;若虫腹部末端背面两侧有2个对称的黑色圆斑。若虫共5龄。该虫表现出很强的警觉性、趋光性、趋嫩绿性等特点。二点叶蝉以禾本科植物为食,在四川南充地区玉米生育期间发生3代,以成虫在小麦上越冬,次年4月初开始在玉米幼苗上活动、取食、交配和产卵,各世代均在禾本科植物上完成年生活史。 不同寄主植物对二点叶蝉生长发育和繁殖有明显影响。25℃恒温条件下二点叶蝉在虮子草上不能完成世代发育。取食玉米、小麦、高粱、水稻、小米、大麦6种寄主植物,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雌成虫寿命及单雌平均产卵量存在显著差异。从卵到若虫期的发育历期在高粱上最短(24.1d),玉米上次之(24.2d),小麦上最长(25.5d);取食水稻时,若虫的 西南农业大学硕十学位论文存活率(40.8%)最低,成虫寿命最短(12.2d),单雌平均产卵量(123粒)显著低于其它5种寄主植物。用生命表参数综合评价,6种寄土植物中,小米和玉米最适合二点叶蝉生长发育及繁殖,其次分别为高粱、大麦、小麦、水稻。2.2二点叶蝉自然种群动态研究 系统研究了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二点叶蝉自然种群数量动态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4月上旬至5月上旬,二点叶蝉自然种群数量急剧上升,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下降。3个不同海拔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差异,高海拔地区虫口密度最大值达到3.5143头/株,中海拔为3.0114头/株,低海拔仅为1.0343头/株。选择受密度影响较小的负二项分布K值,描述玉米上二点叶蝉自然种群在3个海拔高度上的空间格局及时序动态。在玉米生育期间,二点叶蝉种群即可作聚集分布亦可作均匀分布。4月中下旬,二点叶蝉种群呈均匀分布(K<0);5月份,呈聚集分布(K>0);6月上中旬呈均匀分布(K<0);6月下旬至7月上旬呈聚集分布(K>0),表现为扩散一聚集~再扩散~再聚集的总趋势。3个海拔间聚集强度有一定的变化,5月份高海拔的K值最小,聚集强度最高;6月下旬至7月上旬低海拔的聚集强度最高。从玉米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分析入手,高、中海拔的聚集强度大于低海拔。3二点叶蝉的致病性 用生物学方法测定了二点叶蝉传播玉米鼠耳病的规律及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鼠耳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二点叶蝉能够通过卵把致病因子传给子代。雌成虫的致病性比雄成虫强。饲养1小12代后,成虫致病性下降。单头成虫或若虫取食24h,各虫态均能导致玉米发生鼠耳病,其中以4龄若虫的致病性最强,其次是成虫和5龄若虫。个体间致病性有一定差异,4龄若虫取食玉米后,0、一、2、3、4、5级植株分别.1了15.60%,11.300/0. 16.93%,22.93%,27.6一%,12.63%。成虫取食玉米后,虫口数量与病情指数不呈线性相关,单头成虫可导致玉米发生鼠耳病;超过4头琳时,病情并不随虫口数量的增多而加重。最短取食时间10m初便可导致玉米发病,取食时间超过6h时,病情并不随取食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成虫致病效率随时间有很大的变化,其中若虫羽化后最初Zd以及14一16d间致病性较强。 玉米发生鼠耳病的温度为15一35℃,最适温度为28一31℃,在最适温度范围内发病率最高,潜育期相应最短。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鼠耳病的抗性有一定的差异,渝试一18、渝试一19、鑫一2208、农大一1 08、益一2203、念一2207、念一2221、务一22]5这8个玉米品种,其发病率分别为83.33%、95.00%、96.00%、61.96%、100.00%、62.50%、33.33%、80.77%,在品种轰一2221和悉一22巧上玉米鼠耳病的潜育期比其它儿个玉米品种的长。中文摘要4玉米鼠耳病的发生与防治4.1玉米鼠耳病发生动态研究 根据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妊娠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心
目的:研究评价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方法:选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6例.所有患者均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通过分析
目的:在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的乙哌立松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探究分析治疗效果以及对焦虑抑郁量表评分产生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5月—2018年3月期间从我院选
小麦全蚀病是我国乃至世界小麦上的重要病害和重点防治对象。由于全蚀病菌的致病机理等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还很薄弱,加之没有抗病品种及有效的化学药剂,全蚀病给小麦生产造
目的:探讨子宫脱垂阴式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经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我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40例子宫脱垂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严格细致的护理,并对其
目的:探究分析重症急性心肌炎伴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到2016年4月收治的60例重症急性心肌炎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
目的:总结责任制整体护理应用于儿童Ⅰ型糖尿病护理服务中的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60例儿童Ⅰ型糖尿病患者参与研究,按照简单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急性阑尾炎患者中手术室综合护理对护理满意度、焦虑状态产生的影响.方法:此次抽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医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00例)当分析的对象,以
目的:研究分析肺癌放疗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5年6月—2017年7月我院接收的肺癌放疗患者74例,均分两组进行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研究组
本文研究了转GO基因棉体内葡萄糖氧化酶基因的时空表达以及内源H_2O_2的时空变化。并从棉花苗病、铃病、黄萎病抗性及农艺性状四个方面对转GO基因棉花品系B99267-1、B99261及其受体新陆早7号和非转基因棉花品种中棉所12号进行了比较鉴定。 研究发现,转GO基因棉花体内葡萄糖氧化酶活性存在时空动态变化。在初花期、花铃期和吐絮期三个棉花生育期中,初花期酶活水平较低,吐絮期最高;各生育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