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开放式基金的交易策略——兼论对股市的影响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2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构投资者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壮大,形成了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导,包括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等多元化的机构投资者格局,基本构建起了基金管理公司、托管银行、代销机构等功能互补、竞争合作的基金行业运行的框架,确立了较为完善、多层次的机构投资者监管法规制度。总体上看,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机构投资者的不断壮大,对转变居民理财观念、丰富理财手段以及引导长期资金入市,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推动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自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资本市场的内外部环境、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联动的不断加强,市场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趋复杂。这对于我国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证券投资基金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证券投资基金的交易策略及其对股票市场产生的影响,对促进证券投资基金和证券市场的完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研究是以23只开放式基金为研究样本,通过改进的GTW模型,来考察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在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这段研究区间内的交易策略及其对股市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得到以下几点结论:第一,我国开放式基金在金融危机前整体上采用了反转交易策略,而在金融危机发生后,投资策略由反转交易策略转向了惯性交易策略;第二,基金在投资策略上无论是在金融危机前还是金融危机后都具有很大的“趋同性”。而且大部分基金管理人倾向于根据本季度股票收益率的变动同向调整持股结构;第三,金融危机发生前基金的投资行为对股票价格具有明显影响,金融危机后基金的交易策略却加剧了股价的波动,造成了股市的不稳定;最后,金融危机以来,基金经理们对股票持仓比例大多维持在30%以下,与以往相比,股票持仓量大幅减少,证券投资基金的这种投资行为并没有起到平抑股价,稳定市场的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能源互联网等发展,智能电网正经历着不断完善和创新的过程。2009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建设经历了单一项目的试点、多项目的综合示范过程,在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