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叶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cv.Microphyllus Butterscotch)为卫矛科卫矛属植物大叶黄杨的栽培变种。金叶大叶黄杨叶色金黄,色彩稳定,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加上抗逆性强和耐修剪的特点,在园林中常作为构建彩篱、色块和模纹的绝佳材料,其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地已有广泛的应用,但在国内关于此品种的应用报道很少。为了将金叶大叶黄杨成功应用于我国的园林绿化中,我们对引自澳大利亚的金叶大叶黄杨品种进行了繁殖技术研究,主要包括组织培养技术、扦插繁殖技术及种子繁殖技术。得到如下结论:1.金叶大叶黄杨的组织培养(1)外植体取材时期的选择研究了4、6和8月3个不同外植体采集时期对芽诱导的影响,结果发现,6月份为金叶大叶黄杨外植体采集的最佳时期,污染率仅有10.2%。(2)筛选得到初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NAA 0.1mg/L+6-BA 0.5m g/L+IBA 0.05mg/L,诱导率为76.67%。(3)筛选得到继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NAA 0.1mg/L+6-BA 0.5m g/L,芽的增殖系数为4.50。(4)筛选得到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MS+NAA 0.5mg/L+IBA 1.0 mg/L,生根率为59.85%。2.金叶大叶黄杨扦插繁殖(1)扦插基质对生根的影响分别通过4种基质:泥炭土:珍珠岩=1:3;泥炭:蛭石=1:1;沙:土=1:4;珍珠岩,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泥炭土:珍珠岩=1:3的混合基质最适合金叶大叶黄杨扦插,扦插苗生根率达到52.08%。(2)扦插时期对生根的影响分别在6、7、8、9月份进行扦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金叶大叶黄杨在7、8月份扦插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分别达到了22.91%和20.83%。(3)生长调节剂对扦插生根的影响试验选取IBA、NAA和Hormones三种激素对插穗进行处理,每种激素设定了三个浓度梯度,IBA和NAA分别为1000ppm,3000ppm,8000ppm, Hormones则分为Horml, Horm2, Horm3;在同种激素不同浓度的对比当中Horm3, IBA3000ppm和NAA1000ppm在同组中生根率最高。在不同激素不同浓度的对比中Horm3生根率最高,达到了63.54%。(4)生根类型通过对扦插苗成活后生根部位的观察,金叶大叶黄杨插条生根是从枝条周身皮部生长出来的,无愈伤组织生根。金叶大叶黄杨扦穗生根属皮部生根型。3.金叶大叶黄杨种子繁殖(1)低温层积处理低温层积处理可以有效的打破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随低温层积时间的增加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也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当种子低温层积60d时种子发芽率达到了64.67%。(2)低温层积后赤霉素浸种处理低温层积和赤霉素浸种对种子的发芽率有极显著影响,当种子低温层积60d后用500ppm的赤霉素溶液浸种4d,发芽率可达到81.33%。(3)低温层积前赤霉素浸种处理赤霉素对种子的发芽率有极显著影响,用500ppm的赤霉素溶液浸种4d后低温层积30d,种子的发芽率可达到71.33%。4.金叶大叶黄杨适应性研究经过对金叶大叶黄杨一年的适应性研究初步得出,金叶大叶黄杨有较强的耐寒性和耐热性可以在在长沙安全越冬、度夏,初步得出金叶大叶黄杨可以在长沙正常生长。扦插移栽苗叶色变异较少,叶色基本保持金黄色;组培苗叶色遗传稳定;实生苗变异系数较高,有45.3%的植株叶色变为绿色。总之,比较金叶大叶黄杨繁殖方法发现,组织培养的繁殖周期短,通过筛选出的最优培养基激素组合,初步建立了金叶大叶黄杨最优再生体系。应用组织培养的技术可以使金叶大叶黄杨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苗木,为以后的工厂化培育提供技术支持。扦插繁殖的生根率较高,植株叶色稳定,可用于工厂化育苗。而种子处理后发芽率较高但是变异系数高,不能很好的保持植株原有的优良特性。如进行大规模的生产繁殖,建议用无性繁殖的方式,繁殖系数高,遗传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