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主要的疾病之一,大多数恶性肿瘤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等有明显的局限性,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癌药物选择性不高,且均有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寻求一种抗肿瘤效果显著、提高预后、毒副作用低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日趋重要。天然多糖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抗肿瘤效果显著且毒性很低,现已成为开发癌症治疗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部分天然多糖已经投入临床研究和使用,如香菇多糖、灵芝多糖、云芝多糖等。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是一种丝状真菌,生长期间能够产生大量胞外多糖,并且其生长所需环境条件简单且生长迅速,成本低廉。前期本课题组从黑根霉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出两种多糖组分EPS-1和EPS-2,并分别测定了其单糖组成。EPS-1的分子量为31930Da,其单糖组成及摩尔比为鼠李糖:木糖:果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16.2:14.4:1:25.8:23.6:48.1;EPS-2的分子量为18325Da,其单糖组成为鼠李糖、葡萄糖及少量的半乳糖,摩尔比为Rha:Glc:Gal=5.6:2.7:1.0。经初步分析两种多糖均为结构复杂的杂多糖。前期实验证明它们均可以有效的抑制HCT-116人结肠癌细胞和K562人白血病细胞的体外增殖;并且EPS-1能够通过线粒体内源性途径诱导结肠癌细胞HCT-116发生凋亡。但黑根霉胞外多糖EPS在动物模型上的是否具有抗肿瘤活性?本课题通过建立S180-荷瘤小鼠肿瘤模型,给药途径分为预防给药和接种后给药两种,研究EPS对S180实体瘤的抗肿瘤作用;以及通过S180腹水瘤小鼠的生命延长实验,研究EPS对荷瘤小鼠的生命延长作用。1.采用MTT法研究了EPS体外对S180小鼠腹水瘤细胞和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用不同剂量的EPS处理S180和小鼠脾细胞12h、24h和48h后发现,EPS显著抑制S180的增殖,并且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浓度为1mg/mL的EPS处理S180细胞48h后,抑制率为47.53%;EPS对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有促进增殖的作用,处理48h后,增殖率为37.08%。2.预防给药途径研究EPS对S180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采取先EPS灌胃7d再接种S180瘤株,然后继续灌胃EPS10d,动物随机分为药物处理组(4个不同剂量的EPS:10、25、50、75mg/kg/d)、肿瘤模型组(0.9%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不给药、不接种瘤株)和健康给药组(EPS75mg/kg/d)。结果发现,各药物处理组均有显著的抗肿瘤效果,其中75mg/kg/d处理组的抑瘤率达到64.38%。3.接种后给药途径研究EPS对S180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采取先接种S180瘤株然后连续灌胃EPS14d,实验动物随机分为药物处理组(3个不同剂量的EPS:25、50、75mg/kg/d)、肿瘤模型组(0.9%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不给药、不接种瘤株)和健康给药组(EPS75mg/kg/d)、结果发现,50、75mg/kg/d处理组的抗肿瘤效果显著,其中75mg/kg/d处理组的抑瘤率达到37.3%,小鼠的各项免疫指标较对照组提高,抗肿瘤效果不如预防给药途径显著。4.S180腹水瘤小鼠的生命延长实验,进一步探究和验证EPS抗肿瘤活性。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0.9%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20mg/kg/d)、药物处理组(EPS75mg/kg/d)、和联合用药组(环磷酰胺20mg/kg/d+EPS75mg/kg/d),连续给药10d。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生存时间为(11.3±1.6)天;阳性对照组生存时间为(12.5±1.2)天;药物处理组生存时间为(16.2±1.7)天,与阴性和阳性对照组相比,生命分别延长43.36%和29.6%;联合用药组的生存时间(15.4±1.6)天,与阳性对照组相比生命延长23.2%。结果显示EPS显著延长S180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且可改善环磷酰胺带来的免疫抑制影响。综上所述,EPS对S180荷瘤小鼠有显著的抗肿瘤的作用,且预防治疗的抗肿瘤作用尤其显著,并且能够显著延长S180腹水瘤小鼠的生存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