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乐都县是青海省东部的重点发展县,近年来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地下水是国民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地下水水质是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头等大事。本文在分析乐都盆地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116组水化学分析数据通过AuqaChem、Sufer、Phreeqc等软件对其进行离子分布规律研究、地下水水质评价、地下水典型路径上的水文地球化学演化研究以及水文地球化学反向模拟。本文依托于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青海省东部城市群重点地区1:5万水工环地质综合调查评价项目”,任务书编号“DJS-15-0062”。最终得到研究成果如下:首先,通过绘制Piper三线图得到各个采样点的水化学类型并结合地形地貌条件对研究区内水样点进行了水化学类型分区;通过绘制并分析各个离子以及TDS的等值线图发现乐都盆地内地下水中各个离子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分带规律,其中Cl-、SO42-、Mg2+、Na+、K+离子的分布趋势一致,其高值都在申家庄和老鹅城一带,低值都广泛分布在基岩山区处;HCO3离子广泛分布于研究区内,其高值分布于湟水河流域;各个离子浓度总趋势是盆地北部边缘较低,盆地中部较高的。其次,在水化学分析数据的基础上选取了8条典型地下水流路径,利用离子比例法对各个水流路径上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进行分析,得出该地下路径上岩盐、石膏、长石等矿物的溶解沉淀情况以及TDS与地下水补径排的关系。补给区处各个离子的相对浓度较低其TDS也处于较低水平;径流区和排泄区随着矿物的溶解离子浓度逐渐增大其TDS也逐渐增高。最后,利用Phreeeqc软件对典型地下水流路径上的水文地球化学演化过程进行反向模拟,从定量的角度对相应水流路径上的所发生的水-岩相互作用进行模拟,得出典型地下水流路径上所发生的长石、石膏、白云石、方解石的溶解沉淀情况以及阳离子的交换作用。在基岩山区主要发生长石类矿物的溶解;黄土丘陵区以及河谷潜水区主要发生岩盐和石膏的溶解以及离子交换作用;方解石、白云石的沉淀以及岩盐的析出发生在局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