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猪人工授精技术的广泛应用,精液保存技术越来越受重视。由于常温更适合精子的生存,并且常温保存操作简单,保存条件要求低,更适合在养殖场开展生产。因此,人工授精主要使用常温保存精液。现阶段我国使用的部分稀释粉由养殖场自行配制,大多数存在保存时间短,输精效果差等缺点,给生产和基层品种改良站带来很多不便。为探讨不同常温保存液对精液稀释的效果以及精液保存中一些基本参数的变化,保证良种公猪精液合理、高效的利用,本试验选用3种常用的猪精液常温保存稀释液对猪精液进行常温保存,分析精子活力、有效存活时间、生存指数、pH以及精子CAT、T-AOC和MDA含量等。主要获得以下结果:1.在精液保存过程中,3号液对大白猪精液的保存效果最佳,精子活力在保存5d后仍然保持在0.54,且有效保存时间和生存指数均高于1号和2号稀释液,分别为5.5和2.83;2号液对长白猪精液的保存效果较好,精子活力在稀释保存后第3d、第4d和第5d均显著高于3号液(P<0.05),3种稀释液对杜洛克猪精液的保存效果无论是不同时间的精子活力还是精子的有效存活时间和生存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以推断精液的保存效果不仅和稀释液的配方有关,还与精液自身的特性有关,哪种因素影响更大有待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2.精液稀释保存过程中,适宜的pH能为精子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本试验通过研究稀释液的pH对稀释后精液pH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号液稀释大白猪精液后,在第4d精液的pH显著高于2号液(P<0.05),但与1号液差异不显著(P>0.05)。在第5d精液pH显著高于1号和2号液(P<0.05);2号液稀释长白猪精液后,在保存的第4d和第5d精液pH显著高于1号和3号液(P<0.05);2号液稀释在稀释杜洛克猪精液后,在第5d精液的pH显著高于1号液(P<0.05),与3号液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3号液稀释大白猪精液后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pH的变化大于1号和2号稀释液;2号液稀释长白和杜洛克猪精液后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pH的变化大于1号和3号液。原精、稀释剂以及稀释后精液pH均偏碱性,稀释液的pH随着时间的改变先下降后上升,最后趋于平稳。弱碱性的稀释液更符合精子生存的要求,且在稀释液中添加缓冲效果良好的缓冲剂可以更好的稳定精液的pH。3.精液在稀释保存过程中产生的ROS能破坏精子的结构和功能,影响精液保存效果。通过研究精液稀释前后精子CAT、T-AOC和MDA含量的变化,发现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精子的CAT、T-AOC含量呈下降趋势,精子的MDA含量呈上升趋势。在保存初期,精子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氧化损伤水平较低,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精子氧化还原体系平衡被打破,破坏了精子本身的结构,同时抗氧化酶的活性下降或丧失,使得氧化加剧,精子损伤加剧,导致精子CAT、T-AOC含量逐渐降低,MDA的含量逐渐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