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虽无形无状,却常能润物无声,并于有用之时迸发出力量。中国思想发端早且底蕴深厚,但本身不同于西方思想的内涵本质与行文的逻辑结构,总是叫人产生一种其是静止的,无用之学的错觉。中国古代先哲,多在意的是阐述自身思想,甚少在意逻辑的结构。因此为了中国思想能够真正的得以流传延续并发挥作用,则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必不可少。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发端较晚且多借鉴西方思想史研究体系,较少体现自身内容与特征。本文旨在通过对徐复观的《中国思想史论集》以及《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等中国思想史专著的分析研究,尝试从心性史观,实践工夫论等角度来梳理中国思想史的新的脉络。在徐复观的中国思想史研究中探寻出一些不同于以往思想史理论的观点,但愿能在对比中得出有益于今后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一些成果。徐复观对于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借鉴先贤的思想脉络,以心性观为研究重心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徐复观的“心的文化”概念,试图消解整个中国思想史中形而上的意味,以实践的工夫论为方法,达到一种内在道德的超越。这种无形思想转变为有形力量的过程,方才是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意义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