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判断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评价性活动之一,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且复杂的心理活动。具身认知观点的兴起,为理解和研究道德判断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新颖的途径。具身认知观点认为身体感受性对道德判断具有影响作用。引入具身认知视角后,道德研究成果颇丰,但极少有研究直接关注趋避行为。趋避行为作为人类基本的生存技能,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尤为常见,它是个体对环境最基本的反应。已有研究表明,趋避行为影响人们的态度与认知决策。本研究从具身认知的角度出发,通过两个实验来探讨趋避行为对外显和内隐道德判断的影响。实验1以手臂的弯曲/伸展作为趋避行为,检验其对外显道德判断的影响,结果表明趋近、中性、回避三种行为条件下,被试的道德判断得分呈递减趋势,且相互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实验2以拉/推操作杆为趋避行为,采用趋避训练与内隐联想测验相结合的方式,考察趋避行为对内隐道德判断影响,结果表明,在内隐联想测验的不一致任务中,趋近、中性、回避训练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呈递增趋势,且相互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内隐联想测验的一致任务中,趋近、中性、回避训练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呈递减趋势,且相互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趋避行为会影响个体的外显道德判断。与中性和回避行为相比,趋近行为会使个体做出更为宽松的道德判断;与趋近和中性行为相比,回避行为则使个体的道德判断变得更为严苛。2.趋避行为会影响个体的内隐道德判断。与中性和回避训练相比,趋近训练能够更快建立起“积极-不道德”的联结,从而使个体的道德判断变得宽松;与趋近和中性训练相比,回避训练则能够更快建立起“消极-不道德”的联结,从而使个体的道德判断变得更加严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