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较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由病毒引起,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RSV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儿童期易患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生率约为30%,且近年有上升趋势;本研究拟通过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3~10年的临床随访,观察其日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率,并对其发生哮喘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便进行早期干预,降低儿童哮喘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和临床随访的方法,选择1995年1月~2002年12月期间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在本科住院治疗的2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0例,女60例,就是否进行大剂量IVIG治疗、是否按计划接种卡介苗(BCG)、喂养方式、哮喘家族史及过敏性体质的有无等调查和分析,使用SAS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采用四格表x~2检验对各配对组哮喘发病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82例发展成支气管哮喘,发生率为29.29%。并且其哮喘发生率与是否进行大剂量IVIG治疗、按计划接种卡介苗、有无哮喘家族史和特应性体质以及出生后喂养方式等有关。大剂量IVIG组患儿哮喘发生率为17.16%,而非大剂量IVIG组哮喘发生率为40.41%(p<0.01);按计划接种卡介苗组哮喘发生率为17.04%,明显低于未按计划接种卡介苗患儿的40.69%(p<0.01);具有过敏性体质的患儿日后哮喘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过敏性体质的患儿,两组哮喘发生率分别为39.59%和4.82%(p<0.01);遗传因素与哮喘发病密切相关,患儿家庭中1、2级亲属有哮喘家族史189例,74例发生哮喘,哮喘发生率为39.15%,无家族史的患儿91例,8例发生哮喘,哮喘发生率为8.79%(p<0.01);单纯母乳喂养对哮喘的发生呈现保护作用,出生后4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儿133例,21例发生哮喘,哮喘发生率为15.79%,明显低于混合喂养组(40.70%)与配方奶喂养组(42.62%)患儿(p<0.01),而混合喂养组与配方奶喂养组患儿之间哮喘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易发展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然而这些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接受大剂量IVIG治疗者,无过敏性体质及哮喘家族史者、及时接种卡介苗和出生后4个月内母乳喂养者以后发展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几率明显降低。提示过敏性体质和哮喘家族史是哮喘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而大剂量IVIG治疗、及时接种卡介苗以及单纯母乳喂养对哮喘的发生呈现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