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G)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ueai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是全世界范围内一种常见疾病,其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饮酒史等,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慢性胃炎、胃癌等的病原体,本文旨在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以期能为临床防治冠心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从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住院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诊断冠心病可能患者共计221名,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组157名(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119名,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8名),非冠心病组64名。全部入院患者进行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Ig G(HP-Ig G)水平,同时采集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等一般临床资料,检测比较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全部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及处理。结果:1.冠心病组HP-Ig G阳性率为40.1%,非冠心病组HP-Ig G阳性率为21.9%。冠心病组HPIg-G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ACS组HP-Ig G阳性率为44.5%,SAP组HPIg G阳性率为26.3%,ACS患者HP-Ig G阳性率高于SAP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HP-Ig G阳性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上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HP-Ig G阳性的冠心病患者TG、TC、LDL-C、hs-CRP、Hcy水平均高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冠心病患者中HP-IgG阳性率高于非冠心病患者。2.HP-IgG阳性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原因之一。3.冠心病患者中HP-Ig G阳性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血压水平也较阴性者升高。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社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社区的建设也备受各界关注。然而老旧小区的存在从整体上影响了城市风貌,降低了居民幸福指数。因此,老旧小区的改造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为贯彻十九大精神,政府逐渐加快了城市改造和建设的步伐,多个城市相继开展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政府积累了大量经验,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提出了更加具体细致的要
学位
目的探讨N-乙酰基转移酶2(N-acetyltransferase2,NAT2)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白血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根据提前拟定的检索策略及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EM
榛(Hazelnut)隶属于桦木科(Betulaceae)榛属(Corylus Linn.)植物,世界上约有20种(变种),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呈洲际间断分布。自19世纪中期以来,国内外学者都曾致力于榛属的
两亲性高分子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可以自组装形成多种形式的聚集体,如胶束、囊泡等。这些聚集体可以包载药物分子,并已经成为药物输送载体的重要研究对象。聚磷酸酯是一种生物
语言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语言的动态发展首先体现在不断地用新的语言单位来丰富自己的称名体系,表现在词汇语义系统的革新上,比如出现新的词、新的意义或者搭配。语义
目的:分析我院Burkitt淋巴瘤/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血液学特征、治疗效果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了我院34例诊断为Burkitt淋巴瘤/白血病患者的性别、年龄、主要症状、原发部位
近年来,由于火灾以及火灾中由塑料燃烧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地关注,在当今世界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非卤阻燃剂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环保型非卤阻燃剂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以及社会转型加速,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后面临的又一重要挑战。在照护服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构建
矿山通风系统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命脉,是地下普通矿山开采的八大系统之一。该系统拥有很多特点,比如复杂性、模糊性以及动态性,因此对矿井通风环境、设施设备的安全性以及通风系统管理有着重要的要求。地下矿井不仅对通风系统可靠性有极其高的要求,另外也需要作业人员的生命健康在一定程度上有保障。由于矿井的动态性标志着通风系统的可靠性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变化,导致了地下矿井的巷道、网络结构等的复杂化,同时也影响着工作人员
教师在课堂上有时会故意突破人称代词的常规用法,通过人称代词的移指使用来实现特殊的交际目的。本文在对课堂人称代词的常规用法统计分析、归纳功能类型的基础上,以初级汉语精读课堂语料为材料,运用定量和定性结合方法,对移指用法作描写研究,归纳类型,并考察其数量分布,讨论移指条件,探讨移指的可能类别。研究表明,课堂人称代词的移指用法有“人称的变化”“数的变化”和“人称和数的共变”三种类型;教学语言第一、二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