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三个中译本的译者主体性比较研究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dkhfahdjf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部经典的西方现代诗歌,《荒原》多个中译本的研究在学术界成果颇多,但是,作为《荒原》多个中译本中的翻译主体的译者,其身份和地位的比较研究却比较少见,为此,本文尝试从译者主体性角度来比较研究《荒原》的三个中译本,以揭示和突出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作用。本文首先陈述了译者主体性这一理论框架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翻译中的主要体现;其次为了凸显三个译者在翻译《荒原》整个过程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作者详细描述和深入比较了三个译者在翻译《荒原》前后的背景、目的和结果,同时,通过大量的例子和相关数据图表从译者主体性的三大方面来重点比较分析三个译者在翻译《荒原》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即译者的翻译动机和翻译价值、译者的读者意识和翻译策略、翻译主体间性和翻译风格,其中在翻译动机和翻译价值上,作者论证了三个译者翻译的动机及其译作对当时以及之后《荒原》译本研究所作出的贡献,在读者意识和翻译策略上,论文从译者所做的注释内容、类别和翻译策略选择上阐释了译者主体性带来的影响,在翻译主体性和翻译风格上,本研究分析探讨了译者、原作和读者主体间关系及其基于此在翻译中采取的风格。通过对《荒原》三个中译本的译者主体性比较分析,译者主体性这一理论及其实践指导作用得到了较充分的论证,同时作者也证明了《荒原》多个译本在译者主体性角度比较的可行性。本文从译者主体性视角来比较研究《荒原》三个中译本,希望能更好地理解译者在翻译中主体性作用,尤其在文学翻译(诗歌翻译)的创造性作用,和拓宽文学翻译作品比较研究的研究视野。
其他文献
【正】近几年来,由于国防建设的需要,军事外语教学在许多外语院系引起了比较广泛的注意。这是国内与国际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外语与专业互相结合的一种体现。根据个人翻
听力理解在日常交际和第二语言习得中非常重要。二语习得研究者对听力理解策略做了很多研究,然而大多数研究是在西方背景下进行的,中国学者对听力理解策略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尤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我国财政制度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完善这一制度应建立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实行财政资金集中管理;建立预算、执行和监督三分离制度,完善国库监督控制体系;完善法
新高考模式下,历史已成为几个候选科目之一。而目前有的高中学生仍正处于"三新一旧"阶段,即新高考改革方案、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旧教材的特殊阶段。为更好地适应新高考
为了完善我国医学学位制度,加速培养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提高临床医疗队伍的素质和临床医疗工作水平,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临床医师的需要,有利于国际上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