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新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改革要求,知识建构理论表现出良好适应性,在多国多个地区得到应用和发展。知识建构的课堂讨论是实现知识建构学习的关键之一,其作用在于学生通过参与对话讨论,分享观点,构建新知,促进学习社区成员理解水平的共同进步。然而,在本研究开始前的南京市某小学进行的知识建构教学实验中,学生参与程度与参与质量并不理想。本研究尝试将“知识建构圈”策略运用到该小学某班的知识建构教学中,以期从“量”和“质”两方面促进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并探明该策略应用对学生课堂讨论学习效果产生的影响。研究采用准实验法,在一个学期内,依据“知识建构圈”策略实施与否,将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未使用策略阶段和使用策略阶段,即前一阶段教学中所进行的知识建构讨论并不使用“知识建构圈”策略,学生依据传统课堂的讨论形式进行讨论,在后一阶段知识建构课堂讨论中应用“知识建构圈”策略,师生依要求准备、开展讨论。每一阶段各持续两个月的时间。与此同时,研究利用参与性的课堂观察法,通过录音录像和拍照等多种手段获取第一手资料,并通过问卷调查法从学生处获得反馈,补充论证数据。通过对教学中两个阶段课堂讨论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发现:从学生参与“量”的层面看,使用阶段比未使用阶段学生参与发言的数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知识建构圈”改变课堂讨论中的对话方式,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明确的规则指引是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从学生参与“质”的层面看,使用策略前后学生参与表现在总体上呈现良性发展趋势,每个维度受影响的表现又各有不同;从学习效果层面看,“知识建构圈”策略能够促进学生提高知识建构课堂讨论的学习效果。学生的问题等级深度和解释等级深度,使用后比使用前得到明显提升,这主要受到“知识建构圈”策略提高有效讨论时间和创设出让学习者敢于“脱口而出”的讨论氛围的影响。同时,本文还分享了一些在实施“知识建构圈”策略的经验,可以为今后知识建构教学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实际帮助,以为推进知识建构教学的发展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