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不断攀升屡创新高,且存在着长期升值趋势。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把我国出口依赖度高的企业推进到汇率风险不断加大的国际环境,对企业竞争力形成挑战。面对此种情形,贸易企业仅使用金融性对冲策略已难以规避风险。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汇率风险管理方法的研究多为宏观层面的金融性对冲策略,对微观领域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中的运作性对冲策略研究很少。本文从探讨日本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方法的角度出发,集中就日本企业采取的运作性对冲手段展开分析,并对我国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提出政策建议。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学术界对于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章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介绍了日本跨国企业采用运作性对冲策略的原因和主要采用的运作性对冲策略手段。归纳起来,日本跨国企业采用运作性对冲策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日本跨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中间商角色,不得不使用多种货币,这在无形中就加大了企业的汇率风险;二是日元在国际贸易中地位低下,使得企业在贸易计价和结算时不得不采用其他货币,增大了企业的汇率风险;三是金融性对冲策略对汇率风险管理的不完善,使得企业暴露在较大的外汇风险敞口中;四是日本跨国企业规模大、分支机构多,易于采用运作性对冲策略。第三章主要介绍我国跨国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现状,以及日企经验对我国跨国企业的适用性。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跨国企业对外进出口贸易和直接投资增长显著,越来越多的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涉及外币的筹集、利用和回收,人民币汇率波动也使更多的企业暴露在汇率风险之中。然而,我国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现状却并不尽如人意。日本跨国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经验对我国企业的借鉴性体现在:两国都是以制造业出口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以及巨额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下的本币升值。第四章对日本跨国企业运作性对冲策略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对我国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提出了四点对策建议。分别是:合理的对外投资;采用适合的外汇风险管理体制;合理利用冲销、扎差、价格转嫁等手段以及灵活选择结算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