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重度牙周炎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088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合并重度牙周炎(severeperiodontitis)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ischemicstroke,AIS)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1.选取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四病区2018年3月至2018年7月住院的合并重度牙周炎的AIS患者118例,其中溶栓组患者58例,非溶栓组患者60例,以及同一时期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无牙周炎的AIS患者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2.记录所有入选患者的年龄、性别、AIS相关的危险因素以及AIS病因分型等基线资料,评估各组患者入院时、治疗后24小时及7天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3个月时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症状性颅内出血、非症状性颅内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消化系出血、泌尿系出血)和卒中相关的死亡率。
  3.有效性评价:比较合并重度牙周炎的AIS溶栓组与非溶栓组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远期预后和卒中相关死亡率,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早期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定义为在24小时和7天时患者的NIHSS评分下降≥4分或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缺损症状完全恢复,即NIHSS评分为0分;使用mRS量表对其3个月时的远期预后进行评价:患者出院后3个月时mRS评分0-2分表明预后良好,3个月时mRS评分3-6分表明预后不良。
  4.安全性评价:比较合并重度牙周炎的AIS患者与无牙周炎的AIS患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早期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远期预后,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症状性颅内出血、非症状性颅内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消化系出血、泌尿系出血)和卒中相关死亡,对其安全性做出评价。
  结果:
  1.在本研究中,各比较组之间的患者在年龄、性别、AIS相关危险因素、AIS病因分型等基线资料以及入院时NIHSS评分比较方面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合并重度牙周炎的AIS患者溶栓组与非溶栓组比较,接受静脉溶栓治疗24小时及7天后溶栓组早期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与非溶栓组相比较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3个月时远期预后良好者,溶栓组患者为52例(89.7℅),而非溶栓组患者为37例(61.7℅),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在3个月的治疗期间内,合并重度牙周炎的溶栓组AIS患者未出现卒中相关死亡,而非溶栓组出现1例AIS患者后期病情恶化,最终死亡。
  4.在合并重度牙周炎与无牙周炎的两组溶栓患者的比较中,两组患者无论是在接受治疗24小时及7天后早期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方面,还是在3个月时远期预后良好方面,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卒中相关死亡的情况。
  5.在两组溶栓患者的比较中,重度牙周炎组仅出现1例(1.7℅)颅内出血,并且为非症状性颅内出血,而对照组出现2例(4.0℅)颅内出血,其中1例(2.0℅)为症状性颅内出血,另1例(2.0℅)为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其差异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牙周炎组中出现2例(3.4℅)皮下出血、2例(3.4℅)泌尿系出血、3例(5.2℅)消化系出血,对照组出现2例(4.0℅)皮下出血、3例(6.0℅)消化系出血,未出现泌尿系出血,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牙周炎组中有24例(41.4℅)出现牙龈出血,而对照组中仅有9例(18.0℅)出现牙龈出血,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合并重度牙周炎的AIS患者溶栓组和非溶栓组相比,静脉溶栓组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和远期预后均明显优于非静脉溶栓治疗组,静脉溶栓相对于保守治疗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2.合并重度牙周炎的AIS患者与无牙周炎的AIS患者相比较,合并重度牙周炎的AIS患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更容易造成牙龈出血,但是不增加其他部位出血的风险,也不会增加患者死亡率,对患者来说静脉溶栓可能具有安全性。
  总之,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合并重度牙周炎的AIS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虽然会增加患者牙龈出血的风险,但是不会导致症状性颅内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不增加患者死亡率,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超急性期,对该类人群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相对安全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和意义:通过动态观察层粘连蛋白(laminin,LAMC,LN)及层粘连蛋白受体(lamininreceptor,LNR,LR)在大鼠膀胱癌诱导过程中表达情况和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LN及LR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是否具有一定关系;得出相应的结论,对膀胱癌的诊治和分期以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作用。方法:化学药物诱癌法,运用N-甲基亚硝基脲(N-methyl-nitrosourea,
学位
目的:  胃癌(gastriccancer,GC)是我国和全世界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也呈现逐渐上升趋势,给家庭、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医疗卫生负担。近年来,随着规范化胃癌手术及综合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胃癌患者的整体诊疗质量的得到大幅提升。但由于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导致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仍然较低,因此了解胃癌发病的生物学机制,对提高未来胃癌的
学位
期刊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医用臭氧在兔骨骼肌损伤部位局部注射对损伤组织的病理学及损伤组织和血清中TNF-α与IL-1β表达的影响,评估臭氧治疗骨骼肌损伤的最适浓度。  方法:选取雄性健康清洁级新西兰兔84只,体重2.0~2.5kg,月龄2月左右。将78只实验兔随机分为空白组6只、模型对照组18只、Ⅰ组25μg/mL-1臭氧治疗18只、Ⅱ组30μg/mL-1臭氧治疗组18只、Ⅲ组40μg/mL-1臭氧治疗
学位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可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各种脏器,表现为贫血、感染、出血和浸润等征象,尤其是髓系白血病(AML)是18岁以上人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性疾病之一,该病的发病机理和发病过程逐渐被认识,尤其是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发生发展的理解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并且目前遗传学标记对于急髓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的指
研究目的和意义:  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heartdisease,IHD)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IHD最有效的治疗策略是再灌注。然而,再灌注本身可导致进一步的组织损伤,即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ischemia/reperfusion,MI/R)。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因此迫切需要探索心肌保护的新靶点。  脂肪因子由脂肪组织分泌,主要通过旁分泌调节心
背景:20世纪70年代后期,环状RNA(CircRNA)被认为是一类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科学家们最初是通过电子显微镜在人细胞系中检测到CircRNAs,随后越来越多的环状RNA通过实验所发现。环状RNA转录产物在结直肠癌基因中被发现,产生的转录因子用于指导Netrin-1的表面受体,证明CircRNAs实际上起源于转录基因[1,2]。随后的几年中,在细胞中发现了不同亚型CircRN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