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转化机制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fly_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已有研究显示与PHN自发痛和触痛相关的脑区有岛叶、丘脑、纹状体等涉及感觉和情绪功能相关脑区,但带状疱疹急性期(acute herpes zoster, AHZ)转化为恢复(recuperation from herpes zoster, RHZ)或者PHN两种结局是否伴随不同的脑功能连接的重塑尚不清楚。由于慢性疼痛涉及感觉、情绪、认知等多维度功能异常,单个脑区的异常不足以解释其复杂性,因此本研究采集AHZ、RHZ、PHN患者以及正常受试者(healthy controls, HC)的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影像数据,选择四个大规模脑神经网络(默认模式网络、显著网络、情绪调控网络、基底节网络),从脑神经网络功能连接角度探索AHZ到不同结局转化的神经影像机制。同时从中寻找急性期患者特异的生物影像学指标预测患者结局,为早期积极治疗降低PHN发生率提供影像诊断基础,也为治疗难治性PHN新方法提供中枢靶点。
  2.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慢性疼痛患者通常存在疼痛-抑郁共病现象,PHN也不例外。大量研究显示疼痛和抑郁引起的中枢结构、递质、环路等神经生物学机制存在诸多重叠,两者的共存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使得慢性疼痛的治疗变得十分棘手。但两方面机制的研究比较孤立,目前动物和人体研究疼痛-抑郁共病神经机制还存在许多未知。基于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与负性情绪调节密切相关的前额叶皮层-伏隔核(mPFC-NAc)功能连接在带状疱疹病程转化过程中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比较PHN不同亚组(PHN-抑郁组和PHN-非抑郁组)mPFC-NAc功能连接的差异,探索mPFC-NAc功能连接是否参与PHN患者疼痛-抑郁共病的神经机制。同时期待借助7T超高场磁共振高分辨率的特征精确探索NAc不同亚区(shell和core)不同功能连接分别在PHN患者疼痛感觉、情绪不同维度的作用机制。
  方法
  第一部分:本研究采集静息态fMRI数据,选择四个静息态大规模神经网络,包括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 DMN)、显著网络(salience network, SN)、情绪调控网络(emotional regulation network, ERN)、基底节网络(basal ganglia network, BGN),计算各个脑网络内部及其之间的功能连接,寻找较HC和RHZ患者,PHN患者存在的特殊脑网络功能连接。
  第二部分:比较不同病程、不同结局带状疱疹患者(AHZ、RHZ、PHN)脑网络功能连接的差异,明确在带状疱疹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脑网络功能连接。同时对急性期异常脑网络功能连接与患者结局做敏感性-特异性分析,确认其能否作为新的脑生物影像标记预测带状疱疹患者结局。
  第三部分:比较PHN不同亚组(PHN-抑郁和PHN-非抑郁)mPFC-NAc功能连接的差异,探索mPFC-NAc功能连接在PHN患者疼痛-抑郁共病的作用。
  第四部分:利用7T超高场fMRI,计算NAc亚区(shell和core)不同功能连接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探索NAc亚区不同功能连接在PHN患者疼痛感觉、情绪不同维度的作用。
  结果
  第一部分:和正常人相比,PHN和RHZ患者都存在以下异常的脑网络功能连接改变:within-DMN、DMN-SN和SN-BGN;而相较于RHZ患者,PHN存在特殊的脑网络功能连接异常:DMN-BGN和within-BGN。
  第二部分:PHN患者较AHZ患者DMN-BGN功能连接增加,而RHZ患者较AHZ患者within-BGN功能连接增加,提示这两个脑网络功能连接在带状疱疹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DMN-BGN(mPFC-NAc)功能连接可作为急性期新的生物影像指标预测患者结局。
  第三部分:PHN-抑郁组与PHN-非抑郁组患者的mPFC-NAc功能连接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mPFC-NAc功能连接参与疼痛-抑郁共病神经机制。
  第四部分:NAc(core)-mPFC功能连接与疼痛感觉评分相关,而NAc(core)-Amgy功能连接与疼痛引起的情绪异常相关,提示NAc亚区不同功能连接分别参与PHN患者疼痛感觉和情绪维度功能异常。
  结论
  1.PHN存在区别于RHZ患者和正常人的特殊脑网络功能连接。
  2.DMN-BGN和within-BGN功能连接在带状疱疹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DMN-BGN(mPFC-NAc)功能连接可作为急性期新的生物影像指标预测结局。
  3.mPFC-NAc功能连接参与PHN患者疼痛-抑郁共病神经机制。
  4.NAc亚区不同功能连接分别参与慢性疼痛感觉和情绪维度的功能异常。
其他文献
报纸
尽管已经进行了数十年的科学研究,脊髓损伤仍然属于人类社会无法逆转的疾病。目前脊髓损伤领域必须克服的关键挑战包括损伤部位内的过度增殖的神经胶质疤痕和剧烈炎症反应,这些继发性反应会阻碍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再生。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移植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NSCs向神经元分化的能力有限,因此这方法仍无法实现全面的恢复。功能性支架与NSCs结合已被广泛应
学位
背景:有研究表明炎症诱导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失去一些生理功能并分泌一些损伤神经细胞的物质。这类具有神经毒性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称为A1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免疫蛋白酶体低分子量多肽7(low molecular masspolypeptide 7,LMP7)具有参与抗原呈递和免疫应答的功能,是免疫蛋白酶体中最重要的活性亚基。我们假设LMP7参与A1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成,抑制LMP7能减少A1反应
学位
报纸
期刊
研究背景:  意识包括觉醒和觉知两个部分,觉醒功能由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维持,而觉知功能则涉及更为广泛的皮质功能。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DOC)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患者脑功能损害,从而引起意识水平下降的临床症状。其中常见的严重意识障碍类型有:昏迷状态(Coma)、植物状态/无反应觉醒综合症(vegetative state/unresponsive wake
学位
人类子官内膜是一种高度动态的可再生组织,在女性整个育龄期中经历400个月经周期并完成生育。反复刮官、剖官产、子官肌瘤切除或感染引起的子官内膜损伤,导致官腔粘连和不孕。官腔镜下官腔粘连分离术、激素替代治疗和官内放置官内节育器是临床上治疗官腔粘连的主要手段。然而对于重度官腔粘连患者疗效不佳。因此,重建子官内膜正常形态和功能对重症患者至关重要。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低免疫原性,高自我复制能力、无创伤性
学位
粘质沙雷菌属于肠杆菌科沙雷菌属,最初被认为是一种非致病性的微生物,随着相关感染病例的不断报道,现在已成为临床常见的机会性病原体。21世纪以来的几项大型研究数据表明,在世界范围的血流感染和肺部感染中,粘质沙雷菌已晋级为排名前十的临床病原微生物。在中国,随着粘质沙雷菌临床检出率的逐年升高和多重耐药粘质沙雷菌的不断出现,粘质沙雷菌引起的感染已成为临床一大治疗重点和难点。近几年本院临床检出的碳青霉烯类耐药
研究背景  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除典型的运动症状外,还伴发认知功能减退等非运动症状。目前的治疗方案主要以左旋多巴替代治疗为主,但在长期的药物治疗后,患者常出现运动并发症。研究发现PD发生认知功能减退、运动并发症等症状,可能受到众多微效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的影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