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 802.16a协议中的卷积Turbo码技术

来源 :南京邮电学院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a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Berrou等人提出的卷积Turbo码是差错控制编码技术研究中的一大突破,模拟结果表明:采用65535大小的交织器,18次迭代译码,在信噪比大于0.7dB的条件下,码率为1/2的卷积Turbo码在AWGN信道上的误比特率小10<-4>,达到了近Shannon限的性能[1],引起了业界的广大关注.但由于其交织深度和译码时延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已经提出了各种减小交织深度和降低译码时延的方法;另外由于硬件水平的提高,高性能的DSP芯片已经投入商用,现在卷积Turbo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卷积Turbo码被建议为支持高速数据业务的信道编码方案;在数字电视广播系统(DVB)中也使用了四进制卷积Turbo码[22];在2003年4月出台的IEEE 802.16a协议中也建议使用四进制卷积Turbo码作为候选的信道编码方案.该文首先讨论了二进制卷积Turbo码的编译码原理及算法,并分析了影响系统性能的几个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IEEE 802.16a协议中的卷积Turbo码技术,即四进制卷积Turbo码;研究了四进制卷积Turbo码在AWGN信道和多径信道下的性能;并对协议中的交织器进行了改进,仿真表明系统性能得到了提高.另外,该文还提出了一种基于DRP交织器[7]和DGolden交织器[8]的新交织器,仿真表明系统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数字波束形成(DBF)技术在现代雷达和通信系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文结合"双基地炮位侦校雷达DBF接收阵"项目,研制完成了基于cPCI总线的实时DBF处理器.该文的主要贡献包括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