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隔代探望权的行使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223196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隔代探望权,顾名思义是(外)祖父母探望外孙子女的权利,这样一项权利的设定使得(外)祖父母在法律上有了探望(外)孙子女的权利,是(外)祖父母在探望(外)孙子女受阻时寻求法律救济的依据。那么隔代探望权该如何行使呢?隔代探望权涉及隔代探望权人、协助义务人、被探望人的三方利益,如果权利行使不当,不仅会对被探望人造成不利的影响,还可能引发新的社会问题,因此隔代探望权的行使需要被重视。隔代探望权在行使过程中会存在权利冲突、权利滥用和权利受妨害的问题,笔者试图通过分析此类问题,归纳问题产生的原因,以探求解决之道。隔代探望权的行使应以当事人充分协商为主,法院判决为辅;以不损害被探望人的利益和不过分侵犯协助义务人的生活安宁权为限,通过适当限制隔代探望权行使的次数和必要的中止探望,实现三方利益的平衡。本文由引言和正文组成,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是隔代探望权基础理论的介绍,首先通过分析隔代探望权的概念及构成,将隔代探望权进行充分阐释,明确了隔代探望权的性质,隔代探望权来源于亲属权,是一种身份权,它具有身份权的相应属性,有对内的相对性和对外的绝对性的性质。其次,对隔代探望权与亲权、隔代探望权与监护权进行比较,得出隔代探望权虽源于亲属权,但是与亲权不能完全等同,隔代探望权的行使不能干涉监护权的行使的结论。最后,对隔代探望权正当性进行分析,阐述了隔代探望权产生的伦理基础、法理基础和现实基础,说明设定隔代探望权的必要性。第二章是对隔代探望权在行使过程中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的介绍,隔代探望权与监护权、隔代探望权与协助义务人的生活安宁权之间的权利冲突问题,隔代探望权权利滥用问题,隔代探望权的行使受到被探望人、协助义务人、隔代探望权人自身原因妨害问题,这些问题是隔代探望权在行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隔代探望权的行使方式如何设置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家庭纠纷、隔代探望权人与协助义务人的观念冲突和协助义务人出于对生活安宁权的维护是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三章是隔代探望权行使机制的设置,隔代探望权的行使要遵循子女利益最大化原则、尊重被探望人意愿原则、平衡原则,在隔代探望权行使的规则中,笔者分析了隔代探望权行使的时间规则、地点规则、方式规则、限度规则,这些规则是隔代探望权在行使过程中必须考虑并遵守的规则,隔代探望权的行使需以协商为主,法院判决为辅,必要时借助社会力量进行调解。第三节介绍了隔代探望权的救济机制,调解先行有助于化解隔代探望权人与协助义务人的矛盾,保证隔代探望权的顺利行使,诉讼保障则是隔代探望权人维护权利的最后一道屏障。
其他文献
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目前的数学教育有忽视数学应用于实际的倾向。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其应用能力。 The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s
日本球坚蚧在灵宝市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草果2、3年生枝条背侧或芽旁、皱缝等处成群固着越冬,也有个别单个或数个围着在其他枝条的芽腋间等处越冬。次年萌芽后在原处继续危
应用倍频Nd:YAG激光研究了2种新合成的C60衍生物C60CH2和C60HR(R=C6H5CO-)甲苯溶液的光限幅性质。C60HR的光限幅效应与C60相比稍则C60CH2的光限幅效应与C60相近,并具有更低的限幅幅值。
<正>信息技术能够把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用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更为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教师要善于科学、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
会议
岑春煊作为清末民初著名政治家,非常重视警察教育。他创办警务学堂,不仅培养了大量实用型警察专门人才,推进了清末民初整体警察事业的发展,而且还促进了中国警察教育的近代化
<正>产品生命周期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通过对我国造纸工业生产的主要产品——新闻纸、包装板纸、生活用纸等的需求量(消费量)、生产规模(生产量)、生产成本(物耗能耗)、质量
针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实践教学计划、综合性实验、专业实习、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等方面,简要介绍了热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构想与实践措施。
21世纪以来,中国艺术更加进入了全球化的文化语境,其特点是一个真正的图像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影、电视、摄影等现代科技图像、影像形成了新的视觉文化氛围,极大地影响了艺术
B7-CD28/CTLA-4共刺激旁路在免疫应答中的T细胞激活中有重要功能,B7分子的肿瘤基因疗法是目前肿瘤基因治疗的热点和方向。TNFα能通过TNFR诱导细胞凋亡,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构建了由共刺激分子B7-1的细胞外区
<正>书法与文人有不解之缘。既然是“缘”,注定是阶段性的:文人不是从来就有,魏晋始出现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门阀士族,构成文人主体;也不会永远存在,民国时名之曰“旧文人”,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