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NF不同基因剪切异构体在炎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的表达

来源 :昆明医学院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jun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炎性疼痛刺激时,大鼠对外周伤害性刺激反应的变化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不同剪切异构体在外周背根神经节(DRG)的表达变化及相互关系,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不同剪切异构体在急性炎性疼痛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大鼠左后足掌皮下注射福尔马林的方法建立外周炎性痛模型。雄性成年SD大鼠15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只):致痛低剂量组(A组)注射1%福尔马林0.1ml;致痛高剂量组(B组)注射8%福尔马林0.1ml;对照组(C组)注射0.1 ml生理盐水。注射后四天内连续观察大鼠疼痛行为变化和体重变化。根据行为学观察结果再以相同的实验方法建立动物实验模型,于致痛后第二天提取实验动物背根神经节(DRG)内的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锁反应技术(RT—PCR)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不同剪切异构体表达的变化。 结果:注射前各组大鼠的体重和双侧足底对外周伤害性刺激引起的50%缩足反应(50%paw withdrawal response)的基础敏感性(basal sensitivity)方面无显著差异。注射后,A、B组大鼠都表现出明显的两期伤害性反应,致痛24 h后左侧足底的50%缩足阈值(50%paw withdrawl threshold,50%PW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B组的50%PWT降低程度较A组突出,并有统计学差异。各组大鼠体重及右侧足底50%PWT值注射前后无显著变化。左侧足底50%PWT值的降低以致痛后第二天最为明显,该时点A、B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总量及所有的BDNF剪切异构体在左侧DRG表达均增加,B组比A组增加的程度强,并有统计学差异。但在不同的剪切异构体中,以BDNF1—9表达的增加最为显著。 结论:福尔马林刺激产生炎性疼痛后,大鼠背根节患侧BDNF1—9mRNA增加显著,并且与疼痛的强弱程度有关,提示背根节BDNF1-9可能是炎性疼痛中BDNF参与外周伤害感受传入引起中枢致敏最重要的剪切异构体。
其他文献
锚碇作为悬索桥的主要承力结构物,其变形是影响悬索桥安全的重要因素。针对泰州大桥悬索桥的南锚碇基础,建立了三维的地层-结构模型,应用大型数值软件Flac3D和超载分析法,假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阻塞点截面积与其发病危险因素体重指数、颈围以及与睡眠呼吸参数的相关性,从而了解阻塞点的狭窄程度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
目的:探讨黑龙江喉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用配对病例对照方法研究黑龙江省喉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按性别、年龄、城乡分布进行1:1配对。资料分析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该文基于文献系统分析法,通过调查和查找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对海南生态旅游资源有所了解之后,发现了海南在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规划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时从生态旅游和
为实现“一个标准、一张证书、区域通行”的目标,构建数据众筹共享服务平台是重要的举措,该平台采用数据众筹模式对信息共享以增加“一带一路”国家间的认证认可信息交流,减
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带有包膜的RNA逆转录病毒,主要感染CD4+细胞。HIV感染所导致的危害日益严重。在没有治疗的感染人群,一般最终死于无法控制的机
目的:观察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易感基因TGFβ3、IRF6、MSX1在小鼠胚胎唇和腭形成时期的表达情况,探索其在腭裂畸形中的作用机制,为后续实验及临床实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建立维甲
该文通过调查其作者所在学校在校检验学生对体外诊断的了解程度,基于市场需求,利于就业导向,加强对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途径进行探索,以体外诊断行业岗位能力
目的: 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过程,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原癌基因活化、抑癌基因失活、抗凋亡基因活性增强、促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迅速扩张,社区数量持续增加,同时也伴随着社区居住空间分异.福利房社区作为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特有产物,造就了我国社区居住空间分异的特殊性.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