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中旬华南持续性暴雨的大尺度背景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ps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利用了中国气象局提供的降水资料对2008年6月中旬华南地区持续性暴雨的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其次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暴雨过程的天气特征进行了诊断并对制约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特征进行了总结,最后利用MM5模式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低涡的发展和演变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结果表明:1)2008年6月中旬华南持续性暴雨发生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广西中北部地区和广东的东南沿海地区,暴雨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降水主要集中在广两北部地区。第二个阶段是暴雨发生发展最强的阶段,降水主要分布在广西的中部地区及广东东南沿海地区。第三个阶段降水主要集中于广东东南沿海地区,且有一个减弱又加强的特征。2)南亚高压偏北、偏西,有利于冷空气随偏北气流南下,200hPa散度场上华南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强辐散,有利于低层垂直运动的产生。3)对流层中高纬地区两槽一脊的环流背景较为稳定,西太平洋副高有一个突然东退、减弱的过程,给暴雨发生在华南地区提供了有利条件:厚度场的分析表明,冷空气随西风带中分离的南支槽沿高原东边缘南下进入华南地区;水汽通量场上,通过计算整层的水气通量发现,华南的水汽主要来自于孟加拉湾和南海地区。4)数值模拟较好的反映了暴雨发生的过程,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高原低涡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条件下向东南方向移动,由于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作用,湿位涡的水平切变增强,给华南地区带来了大量的正涡度输送及不稳定能量,导致华南地区垂直对流运动的产生,加深了低涡的进一步发展,在对流层中层发展出了一系列的中β尺度涡旋,给华南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动力及热力条件。
其他文献
2007年6月12-13日,华南西部地区发生了一次由低涡切变系统上MCS引发的区域性大暴雨过程。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反演资料、自动站降水量以及Ncep再分析资
书面表达能力是英语的一项核心能力,这种题型也是高考英语中的经典题型之一。它的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的书面书写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的高中英语阶段,同时优秀的书面表达能力也是一个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因此,培养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是十分有益的,也应该引起广大高中英语教师的重视。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如何在高中阶段培养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一、日常教学中培养书面表达能力  
大型原创歌剧《运之河》以隋炀帝开掘大运河为故事主线,以隋唐五代更迭为历史背景,是一部荡气回肠、令人警醒的历史正剧.该剧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音乐则情感细腻、气
法国作曲家让·弗朗赛的《单簧管主题与变奏》受“新古典主义”音乐风格影响,融入对新时期音乐多种可能性的探索,彰显出作曲家特有的风格.该作品的主题动机灵感来自作曲家之
本研究运用2006和2007年佛山地区76个自动气象站、3个常规气象站连续2年逐时风场资料,以及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质量监控网惠景城、顺德党校2个环境监测站同期污染物浓度逐时资
热带气旋(TC)登陆是带来严重的财产和人员伤亡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统计表明浙江和福建两地沿海地区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每年登陆TC最活跃区域,且具有登陆强度较强,登陆后影响范
本文依据阻高活动的天气学特征给出阻高的定义标准。利用计算机程序对高度场、风场资料进行检索,得到相应时段内欧亚地区阻塞过程的起始时间、持续天数以及阻高中心位置及移动
本文利用WRF模式,对2007年8月20日00时-22日00时的“圣帕”台风暴雨进行数值模拟,分别借助于准地转Q矢量、半地转Q矢量、非地转Q矢量以及非地转湿Q矢量对这次暴雨进行诊断分析,
利用带有深海作用的简单海气耦合模型,分析了中纬度海气系统中不稳定耦合波的总能量变化特征,讨论了其对年代际气候振荡的影响,并用观测资料对理论结果进行了诊断分析。结论如下
综合多种观测资料分析了2007年7月7-8日发生在淮河流域的一次典型梅雨锋强降水过程的云雨结构,将分析结果应用于检验WRF模式的显式对流方案,并用不同的微物理参数化方案来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