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与成绩息息相关,本文主要研究不同成绩段的学生在数学课堂参与中有哪些不同。研究对九名初中生个案进行课堂观察和访谈,记录他们在数学课堂参与中的主要特点。研究首先对初中的两个正常教学班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学习习惯和听课习惯,根据问卷结果选定九名同一个班的学生作为观察对象。研究总结了初中生在数学课堂参与中的特点,如不同成绩段的学生会选择不同难度的问题听课。绩优生对自己的错题都会重新做一遍,而潜能生需要教师的督促。不同成绩段的学生对“会”的理解是不同的,成绩好的学生认为能够完整的重新做一遍是“会”潜能生则不这么认为。不同成绩段的学生在问题讲解之前对题目的理解程度不同,但他们都会在课堂上选择一些“时机”让自己适当放松,比如在题目的间隙发呆或者讲话。潜能生更需要在课堂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课堂上采取学生讲题的形式时潜能生参与度更高。初中生对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简单要求服从性很高,能够基本按照老师的指令执行,中等生和潜能生的课堂参与更依赖于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简短要求。文中根据研究发现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即初中数学课堂应给予适当留白时间,在给学生讲解较难问题时要先介绍整体思路,打破学生对于难易的固有印象,再分步讲解,最后总结。